成都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明十陵风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随着 XX 市区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市区东部和南部已不仅是城市形态,而且也正成为城市经济的生长点。同时,题中应有之义,东部和南部也应成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绿地的生长点。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对市区东部、南部进行多次现场调研,依据《成都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规划纲要》,选定位于 XX 县区十陵镇的明十陵风景区作为优先实施项目,并提出成都明十陵风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历史和现状概况 成都明十陵是明朝宗室蜀王家族规模最大的一处陵墓群,位于 XX 市区东部现 XX 县区十陵镇境内。共有明朝蜀王和王妃陵墓十座.该墓群始建于明宜德年间(1434),距今已五百六十余年,数百年历经沧桑.陵园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山水形胜犹在,遗址尚存,特别是僖王陵墓精美的地下宫室保存完好。目前,其中的蜀僖陵已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十陵分布紧凑、布局谨严,陵区面积约 5 平方公里.为大粜村和青龙村地界,区内地形起伏,山丘连绵、良田映秀、林盘疏布。风景幽雅,东风渠由西北至东纵贯陵区.据考山间曾有千亩湖泊名青龙湖,而诸陵大多背山临湖列布。诸陵所依之山古称正觉山,现谓大梁山,海拔 534 米,山形呈北高而东西两冀渐低环抱之势,西南面一带山丘,海拔 527 米,比正觉山略低,为青龙埂,两山和合,在南偏东方向形成陵口。整个陵区,正所谓“藏风界水”、“聚气凝神”的风水宝地。 陵区原有植枝当以松柏为主,据考本世纪五十年代陵区仍为大片松柏林,后固大炼钢铁而几乎砍光,现已无古树踪影。目前沿东风渠有桉树和法国梧桐,均为七十年代修渠时所裁。 二、风景资源及其评价 (一)陵墓 区内共有蜀王、蜀王府郡王、蜀王妃陵寝十座。其中,蜀王陵五座,蜀王妃陵三座,蜀王府郡王陵二座。原陵墓地上建筑现均已不存在,但尚可见薹址形状及残砖断石。近年重建了蜀僖王墓部分地上建筑。 l、蜀王陵。五座蜀王陵分别是僖王陵、成王陵、怀王陵、惠王陵、昭王陵。在我国几处①该报告为市风景园林学会 1998年底报建设部之稿,由杨玉培、刘禹全、张崇荣等完成。现发表,仅作我市向东发展之讨论. 古代帝王陵墓中,比之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东陵等皇陵,成都明十陵由于仅属地方王陵而地位较低,因而规模小得多,陵墓建筑也受到一定制约,但仍各有特色. 成王陵是十陵中规模最为宏大的蜀王陵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