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病害1.1 细菌性病害(1) 马铃薯青枯病: 英文名 :Brown Rot Potato,病原菌学名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属 单 胞 杆 菌 科Pseudomonadaceae、 单 胞 杆 菌 属Pseudomonas。国际上公认将青枯病病原细菌划分为5 个生理小种 , 寄生马铃薯的是小种 1 号和 3 号。小种 1 号的寄主范围很广 , 小种 3 号的寄主范围较窄 , 主要侵染马铃薯 , 其次是番茄 , 还有少数茄科杂草。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 病菌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 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 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 10~40℃均可发病 , 一般酸性土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田间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植株急性萎蔫,枝叶仍保持青绿色时即枯死。有时在一丛马铃薯中, 一株枯死而另一株仍保持健康。在病情发展较慢的情况下, 也可见到叶片变黄、干枯和植株矮化的症状。发病植株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将病茎切下一段, 断面直立插入蒸馏水中, 数分钟后 , 从茎秆的切面流出黏稠脓形成的乳白色带状物。染病块茎的芽眼变浅裼色或褐色 , 将薯块沿横切 , 可见维管组织从脐部变色, 严重时整个维管组织环状腐烂 , 不需要用手挤压 , 几分钟后块茎切面自动溢出污白色菌脓。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 , 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 田间亦可通过灌溉水、 雨水、耕作工具、昆虫等扩大传染。带病种薯是此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2) 马铃薯环腐病 : 英文名 :Ring Rot Disease of Potato, 病菌属棒杆菌属 ( 革兰氏阳性菌 ) 的密执安棒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或称环腐棒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 (Spieckermann&Kotthoff)。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 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 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 , 呈斑驳状 ,以后逐渐变黄、变枯。叶片边缘也可变黄、变枯, 并向上卷曲。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性的不同 , 植株症状有明显差异。地上部分染病有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症状。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 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 叶肉为黄绿色或灰绿色 , 具明显斑驳 , 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 , 病情向上扩展 , 致全株枯死 ;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 叶缘稍内卷 , 似缺水状 , 病情向下扩展 , 全株叶片开始褪绿 , 内卷下垂 , 植株倒伏枯死。块茎表面的症状在轻度为害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