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报告一、生物学特性(一)种类和病毒分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HBV)在分类上归属嗜肝 DNA 病毒科正嗜肝 DNA 病毒属,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在镜下,HBV 感染者的血清中可见三种不同形态的病毒颗粒,即大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1.大球形颗粒亦称 Dane 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 颗粒,直径约 42nm,由包膜和核心组成。包膜位于病毒外层,由脂质双层和病毒编码的包膜蛋白组成,包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 HBsAg,即病毒核心内部含病毒的 DNA 及 DNA 多聚酶。2.小球颗粒直径约 22nm,是一种空颗粒,是 HBV 感染后血液中最多见的一种。它由 HBsAg,即病毒的包膜组成。在此颗粒中未检出 DNA 及 DNA 多聚酶,因此无感染性。3.管形颗粒直径约 22nm,长度约 100~500nm。实际上它是由小球形颗粒聚合成,无感染性。(二)来源1965 年,Blumberg 等首次报道了澳大利亚抗原,1967 年,Krugman 等发现二大利亚抗原与肝炎有关,故称其为肝炎相关抗原(HAA).随后证实这种抗原是 HBV 的表面抗原。1970 年,Dane在镜下发现 HBV 完整颗粒,称之为。Dane 颗粒。1979 年,Galibert 测定了 HBV 全基因组序列。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人群HBV 携带率约为 8%~9%,携带者超过 1.2 亿人。(三)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乙型肝炎患者或无症状 HBV 携带者。不论在潜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活动初期,病人的血清都有传染性。(四)传播途径1.血液和血制品传播输血或注射是重要的传染途径。此外,外科和口腔手术、针刺、共用剃刀、皮肤粘膜的微小创伤污染含少量病毒的血液,均可能导致感染。2.垂直传播多发生于胎儿期和围生期。此外,HBV 也可能通过哺乳传播。3.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由于乙型肝炎患者和。HBsAg 携带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均可检出 HBsAg,HBsAg 阳性的配偶叫其他家庭成员更易感染 HBV,表明,HBV 可以经性途径传播。近来有人报告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 HBsAg 携带者唾液标本中检测到 HBsAg 及 Dane 颗粒。因此,HBsAg 随唾液经口径传播的途径应当重视。(五)易感性若未主动或被动免疫过,则体内无抗-HBs 的人均极为易感。(六)潜伏期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 30~160d,处于潜伏期的 HBV 感染者因症状不明显,不易被觉察,故作为传染源的危害性比患者更大。(七)剂量-效应关系HBV 的传染性很强,据报道,接种 0.00004ml 含病毒的血液足以使人发生感染。(八)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