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时间序列数据描述1、问题的提出:社会经济现象经常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动态性。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不仅从静态上解释研究对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而且从动态上反映其变化过程及规律性。一、时间序列概念及作用2、概念时间序列也称动态数列,是将某一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所形成的序列。时间序列的两个构成要素:一个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1、绝对数时间序列(1)时期序列,每一指标值反应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结果,如季度GDP。具体特征:可加性,即指标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2)时点序列,每一指标反应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如年末人口数。具体特征:不可加性,指标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二、时间序列的种类2、相对数和平均数时间序列由同类相对数或平均数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后形成的序列,如城镇人口比重是相对时间序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平均数时间序列。编制时间序列的关键是遵循可比性原则:1、总体范围应一致。例如地区的行政区划或部门隶属关系发生变更,在变化发生前后,指标的计算范围值不同,指标值不能直接对比。2、指标内容应一致。同一名称的指标,其内容可能会发生变化,如城镇以支出反映消费,而农村的消费除支出外,还包括自产自用部分。三、时间序列的编制3、计算方法应一致。如GDP以生产法、支出法和分配法计算的结果是不一致的,在同一时间序列中,对计算方法应该统一。4、计算价格和计算单位要一致。统计指标的计算价格种类有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之分,编制时间序列遇到前后时期所用的计算价格不同,就需要进行价格调整,使其统一。1、序时平均数序时平均数也称动态平均数或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1)绝对数时间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间隔相等间隔不相等(2)相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3)平均数时间序列平均数2、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四、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年份199820012003200620082010人数(人)835099491182814071168511837583509949994911828118281407114071168511685118375(3232222222(32322)12851.83y表1某乡1998-201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年末数)表2某省2005-2010年从业人员(年底数)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从业人员数(万人)656664672680689696其中:第三产业(万人)13014115516917918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19.8021.2023.0024.8026.0026.40根据某省2005-2010年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的有关资料,要求计算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的年平均比重。C=159.9/675.9=23.66%b=(1/2*656+664+672+680+689+696*1/2)/5=675.9万人a=(1/2*130+141+155+169+179+184*1/2)/5=159.9万人1、发展速度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由于基期的不同,包括两种情形:(1)定基发展速度(2)环比发展速度五、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2、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报告期增长量/基期水平3、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1)几何平均法:也称做水平法,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几何平均法120011120100nnnnnnniinnyyyyyyyyybbbyybyybyn√𝑦𝑛𝑦0(2)累计法:各期发展水平等于序列初始水平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012iiyybbb01121212()nnybbbbbbyyy201201()/nniinniiybbbybbbyy将序列的平均发展速度代替上式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就有各期发展水平之和为:(i=1,2…,n),解以上高次方程,所得的正根就是平均发展速度。查《累积法平均增长速度查对表》。平均发展速度累计算法的假设前提是:从时间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