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在半年经济运行会议上的报告 在集团公司 2014 年上半年 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 (2014 年 7 月 11 日) 同志们: 刚才,***同志简要回顾总结了集团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客观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形势,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运行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特别是针对当前内外交困的形势,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讲得很实,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大家回去以后,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的背景与以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形势比以往更严峻,压力比以往更大。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明确在当前严峻的行业形势下,该如何应对困难,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既保生存,又谋长远。会上,我们制定出台了应对困难、提效增盈的一系列举措。这些应对措施经过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得来不易。但要把它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真正见到实效,更是不容易。希望大家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中精力抓好落实。落实见作风,落实见效益,落实出成果。 下面,我再强调六点意见: 一、居安思危,强化忧患意识从广劳同志通报的经营数据来看,我们今年经济发展“上半场”,虽然不乏亮点,但总体不及预期。这是我们集团成立十年以来,首次在上半年出现大幅亏损。广劳同志在总结集团上半年整体经营工作中,有两句话概括得很好。第一句是,经济总量增长表现不俗;第二句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中有忧。大家对这两句话,应联系实际做深入思考和延展。增强忧患意识,拿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办法,尽快扭转不利的被动局面。 前些年,在宏观经济向上向好的大环境下,我们实施多元发展,经济规模快速扩张,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我们目前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增长,靠的就是前期规模经济的产能释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铺摊子、上项目、摊大饼的扩张思路已难以为继。也许有的同志还认为,目前全国 70%的煤炭企业都在亏损,不单是我们的日子不好过,急什么。有的同志还可能认为,我们是大型国有企业,即使有问题,政府也会伸手救市,怕什么。我认为,以上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的认识,是不切实际的,是消极麻木的,是会误事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上世纪 80 年代,***公司通过银行信贷支持,开始漫无边际的多元扩张,创造了“每三天增加一个企业”的神话。他们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即所谓的“大马不死”。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多数企业集团都开始收缩,但惯性扩张的大宇依然在“摊大饼”。由于资金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