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四种解决办法 土地流转服务的难点与解决办法 农村土地流转,包括耕地和山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限于专业方面的原因,这里只谈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的问题。 一、开展土地流转服务有一定难度 (一)证地不符 1.颁证时证地不符 1999 年开展农村土地第二轮延长承包期(以下简称“二轮延包”)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部分村小组所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以下简称“经营权证”)上所载的地块坐落与实际地块坐落有出入。 2.承包地调整导致证地不符 “二轮延包”后,至今才十年时间,已经有半数的村小组因为种种原因进行过承包地的调整,导致证地完全不符。 (二)人员、经费问题 1.人员 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大多设在经管站,而乡镇经管站人员因村账托管而有不少人兼任了村代理会计或总出纳,有的还兼任了公有资产监管三个中心的主任,人手紧缺。 2.经费 目前,要对农村土地流转开展服务,有大量的前期工作要做,如:对证地不符的农户换发“经营权证”、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建立信息平台、发布信息、流转交易、印制规范的流转合同、纠纷调解、仲裁等都需要经费。据初步估算,建立市、乡、村、组四级土地流转网络,包括基础 1 设施建设等,需要投入 418 万元,每年还要至少 20 万元的服务经费。在市里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合建 200 平方米(5000 元/平方米,需 100 万元)的服务场所;在 15 个乡镇各一个建服务所 50 平方米(3000 元/平方米,需 225 万元);村建服务点 20 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330 万元;其中:市中心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机 5 套。乡级30 套,村级 140 套。设备投资 88 万元;三级每年工作经费合计20 万元。 (三)农民对土地流转服务的愿望不迫切 以我市为例,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 1.3 亩左右,大部分在 1 亩以下,一个家庭只有五六亩耕地,就算全家外出务工,也可由本村亲友代耕,不存在流转不出去的问题,因此农民对土地流转服务的愿望不迫切,可有可无。 二、解决办法 今年我市被农业部定为土地流转工作监测点,同时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已申报 XX 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专项重点建设项目。政府应积极参与土地流转,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化,并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下面就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工作提出以下设想: (一)开展试点 在土地流转监测点的所在乡镇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