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产业发展成效思考 摘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而发展特色农业又是区域经济优势选择的结果。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极大程度的提高,使农业由相对独立的家庭小生产逐步演变成关联性很强的社会化大生产。本文以邢市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种和养产业规模化 一、邢市村发展特色产业中的障碍及成因 邢市村位于澧水流域南部,辖区 15 个村民小组,现有总户数 508 户,总人口 2015 人,幅员面积 16 平方公里,现有耕地总面积 4200 亩,其中水田 1500 亩,旱地 2700 亩。湖区面积4000 亩。2010 年人均纯收入 1100 元,全村幅圆面积大,村民居住集中,2011 年前该村的种植以传统种粮食为主,主要是:水稻、小麦、棉花为主。该村田多地多湖区多。农民种植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又没有好的价格保障,导致人口大量外流,土地湖区荒芜严重,传统农业难以为继。经过 2010 年和 2011 年,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该村作为澧南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和产业基础逐步成形,虽然邢市村的产业已具雏形,但产业发展仍任重道远、障碍重重。其具体表现为: 1、传统观念难以改变,土地流转不畅。村民习惯于家庭承包经营和传统稻麦种植的影响,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认识不足,一方面不大愿意参与经济作物的种植,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村民不愿意把自己的承包地转包给大户经营。在他们的心里,不种粮食作物就会失去温饱、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 2、主导产业扩大效应弱。就全村来看,当前 200 亩的葡萄和草莓种植示范片最具规模和最具影响力,但是没有发挥葡萄和草莓种植的示范效应和扩大效应,形成应有的产业发展氛围。全村 200 亩的葡萄和草莓种植面积,零星分布在 10 个组,且大多数是村干部及极少数农户发展起来的。虽然今年种植实现了专业村发展格局,但无论是产业基地发展规模、产业产品区域集中度都远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3、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澧南邢市村的在家人口共 982 人,其中 0-18 岁有 270 人,18-60 岁有 492 人,60 岁以上有 220 人。0-18 岁的不是要人照顾,就是在校读书。60 岁以上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体弱多病,多无劳动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