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构建德育框架“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素养。因此,学校要立足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为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从容的面对各种未知与挑战。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来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而核心素养与德育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我校依此所形成了“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综合能力,用核心素养引领德育建设”的“三阶段”教学理念”之所以从这三方面入手,是因为如下几点。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即“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教师也要志存高远,有长远的目光,才能引领学生有更高的追求目标。二、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三、增强综合能力,用核心素养引领德育建设。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学校要教导学生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我分别从以上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一、提升教师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同于学生,这是由教师自身的专业特质和规律决定的。第一、教师的核心素养首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上。我校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真心关爱学生;(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因材施教。(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勤于学习第二、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的、重要阵地、途径在教学,而教学实践也是培养教师核心素养的“真实战场”,教师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需要教师首先要创新思维,改革教法,通过研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