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普通病——外科学外科感染一、概述二、脓肿三、蜂窝织炎四、败血症动物普通病——外科学动物普通病——外科学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一、概述(一)概念感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生长繁殖,产生的毒素(代谢产物)致使局部组织发生相应的防御性炎症反应,或引起全身性的病理性过程(如体温升高,机能障碍等)。外科感染在手术或外伤等过程中,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手术区或创伤区而引发的感染,称为外科感染。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一、概述(二)外科感染的途径1、外源原性感染:致病菌通过皮肤或黏膜面的伤口侵入机体某部,随循环带至其它组织或器官内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是侵入有机体内的致病菌当时未被消灭而隐藏存活于某部,当有机体全身和局部的防卫能力降低时发生的感染。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一、概述(三)外科感染的分类1、单一感染:外科感染是由一种病原菌引起。2、混合感染: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外科感染。3、继发性感染:在原发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经过若干时间又并发其它种类病原菌的感染。4、再感染:被原发性病原菌反复感染。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一、概述(四)外科感染的特点1、绝大部分的外科感染是由外伤所引起。2、外科感染一般均有明显的局部症状。3、常为混合感染。4、损伤的组织或器官常发生化脓和坏死过程,治疗后局部常形成瘢痕组织。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一、概述(五)外科感染的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一、概述(六)影响外科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1、有机体的防卫机能①皮肤、黏膜及淋巴结屏障作用②血管及血脑的屏障作用③体液中的杀菌因素④吞噬细胞⑤炎症反应和肉芽组织⑥透明质酸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一、概述(六)影响外科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2、促使外科感染发展的因素①致病菌的数量和毒力强大。②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或伤口存在异物、坏死组织、血肿和渗出液均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③饲养环境条件恶劣。④机体免疫机能状态低下。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一、概述(六)影响外科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2、促使外科感染发展的因素⑤创伤的安静遭到破坏。⑥肉芽组织健康和完整欠佳。⑦混合感染素因存在。⑧有机体维生素缺乏和内分泌系统机能紊乱。⑨病畜神经系统机能状态低下。⑩营养物质供应不充分。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一、概述(七)外科感染诊断1、局部症状:红、肿、热、痛、机能障碍2、全身症状:轻者:发热、心跳↑、呼吸↑、精神沉郁、食欲↓重者: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败血症↓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检查:计数↑、核左移,G阴性杆菌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时,白细胞计数稍↑甚至↓B超、X线、CT检查:诊断深部脓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确选用抗生素,明确诊断。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一、概述(八)外科感染治疗1、局部治疗:化脓感染局限化,减少坏死,减少毒素吸收。①休息及患部制动②外部用药:改善循环、消肿、感染灶局限化,促进肉芽生长;例如,鱼石脂软膏用于脓肿、50%硫酸镁湿敷用于蜂窝织炎。③物理疗法:改善循环,增强抵抗力,促进炎症吸收,感染病灶局限化;方法:热敷、微波、频谱、超短波、红外线。④手术治疗:脓肿切开,感染病灶切除,人工引流。(八)外科感染治疗2、全身治疗:抗菌、改善全身机能。③抗菌疗法:建立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基础上药物选择。④支持治疗:⑤调节代谢:水、电解质、碳酸氢钠、钙制剂。⑥解毒:葡萄糖疗法⑦加强饲养管理:维生素⑧对症疗法:强心、利尿、解毒、解热、镇痛、改善胃肠功能。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一、概述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二、脓肿概念局部被化脓菌感染后,由于炎症反应使之局限化,在组织或器官内形成外周有脓肿膜包裹、内有脓汁积潴留的局限性脓腔称为脓肿。在解剖腔内(关节腔、胸腔、窦道等)发生化脓性感染有脓汁潴留时称蓄脓。在实质器官的脓肿,已成为独立的疾病。(如肝脓肿)动物普通病——外科学二、脓肿(一)病因1、化脓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腐败菌。致病菌进入的途径是:皮肤粘膜的微细伤口注射时带入血液或淋巴将致病菌从原发病灶随转移而来2、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