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之用药分类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临床最常见类型。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可用药物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2016 年发布的《冠心病用药指南》中将所用药物根据药理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类。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受体阻滞剂如无禁忌证,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由较小剂量开始。用药后要求静息心率降至 55~60 次/分,严重心绞痛患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可将心率降至 50 次/分。选择性 1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主要作用于 1 受体。非选择性 1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作用于 1 和 2 受体,目前已较少应用。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阿罗洛尔、拉贝洛尔等),可同时作用于和 1 受体,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伴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紊乱、明显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受体阻滞剂。周围动脉病(PAD)及严重抑郁是使用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谨慎使用高度选择性 1 受体阻滞剂。无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痉挛(CAS)造成的缺血,如变异性心绞痛,不宜使用受体阻滞剂,此时 CCB(钙离子拮抗剂)应为首选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常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 CCB 治疗。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于运动前数分钟使用,以减少或避免心绞痛发作。长效硝酸酯类药物不适宜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而适宜心绞痛的慢性长期治疗。长效硝酸酯类药物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用药时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通常每日应有 6~8 小时的间歇期),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使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西地那非者 24 小时内不可应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以避免引起低血压,甚至危及生命。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引起的心绞痛,不宜使用硝酸酯类药物。CCB 类CCB 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减少心肌耗氧量发挥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对变异性心绞痛或以 CAS(冠脉痉挛)为主的心绞痛,CCB 是一线治疗药物。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能减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