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防汛知识培训由于供电系统和设备信号没有防感应雷保护处理,雷电流沿电源进入,产生的电磁感应造成电路板损坏和数字控制仪起火。雷电危害雷电危害直接雷击雷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称为直击雷。巨大的雷电流直接击到地面的物体上,会使地面的物体烧焦或破坏,可直接引起雷击火灾。感应雷击也可称作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球形雷击由特殊气体形成一种特殊雷电现象。它是直径约为20cm到10m的“火球”,能在地面上滚动,可从门、窗或烟囱进入室内,俗称“地滚雷”。球形雷对油库危害很大,但只在少数山区和海滨地区才发生。1.2雷电的分类一家制作茶机的木料加工厂因遭遇雷击起火,并形成“火烧连营”之势,由东向西一排20间的木料房全部被烧毁。被球形雷击中后的大酸枣树四分五裂被球形闪电击中的墙壁这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拍摄到的直径百米的球形闪电1.3雷电危害的原理电性质的破坏热效应的破坏机械性质的破坏静电效应与电磁效应的破坏当雷击时,雷电所产生的高达数万到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线路和设备,引起绝缘击穿而发生短路,并导致可燃物、易燃物和易爆物发生着火或爆炸。是指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在极短时间内将电能转化为大量的热能的现象。此时在雷击点处产生的热能高达500-2000J,此能量足以融化50-200立方米的钢。这种能量可使金属导线融化并形成钢花飞溅,并使易燃、易爆物发生火灾或爆炸。由于巨大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在电流的作用下,使被击物内部缝隙中的水分急剧被蒸发为大量的气体,其中气体急剧的膨胀,导致被击物破坏或爆裂;此外,同方向的电流或电流在拐弯处的电磁推力,也有很强的破坏作用;雷击时的气流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同感应雷击内容类似。防雷装置上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当防雷装置接收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都有很高的电位,如果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内外电气设备、电气线路或其他金属管道相距很近,他们之间就会产生放电,这种现象称为反击。反击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绝缘破坏,金属管道被烧穿,甚至会造成易燃、易爆物的火灾或爆炸。1.4现代防雷技术现代防雷技术的特点:现代防雷技术的特点:现代防雷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闪电是电流源,防雷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条雷电流(包括雷电电磁现代防雷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闪电是电流源,防雷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条雷电流(包括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地泄放的合理的阻抗路径,而不能让其随机性选择放电通道,简言之就是要控制雷电能量的泄放脉冲辐射)对地泄放的合理的阻抗路径,而不能让其随机性选择放电通道,简言之就是要控制雷电能量的泄放与转换。现代防雷保护的三道防线:与转换。现代防雷保护的三道防线:外部保护外部保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内部保护内部保护--------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线、信号线引入的侵入波危害设备;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线、信号线引入的侵入波危害设备;过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限制被保护设备上雷电过电压幅值。这三道防线相互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可。限制被保护设备上雷电过电压幅值。这三道防线相互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可。1.4现代防雷技术保护原理: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线)顶部,形成局保护原理: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线)放电,再通过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有效防直击雷的方法。然而,以往一般认为用避雷针越高越好,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避明的有效防直击雷的方法。然而,以往一般认为用避雷针越高越好,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避雷针越高,一是容易引雷,二是会出现绕击现象。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