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与意义•1、目的•完善大昌公司双重预防机制体系。•2、意义•关口前移、杜绝事故发生。二、依据•1、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3、应急管理厅专项行动检查表三、工作实施过程•1、成立机构•2、制定制度•3、全员培训•4、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及管控体系•5、隐患排查治理体系•6、考核与奖惩1、成立领导小组2、设立安全总监一、成立机构一、成立机构•1、领导小组•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安全、生产、技术、设备、企管和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及外包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注:可根据本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或者工艺流程阶段划分,从便于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角度出发,成立各层级的双控体系工作小组。•2.领导小组职责•领导小组职责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负责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运行、评估、考核与奖惩;•b)负责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工作开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c)负责组织本单位风险评估单元的划分、风险辨识、风险分级、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隐患排查与治理。•2号令第四条安全总监1、实施方案2、制度汇编3、信息收集4、资源配置二、制定制度二、制定制度•1.实施方案•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等。•2.需要制定的制度•①实施方案•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等。•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依据本指南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明确机制建设工作流程,评估单元划分原则与方法、风险辨识、分级的方法,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③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b)隐患排查整改制度;•c)资金使用专项制度;•d)重大隐患报告制度;•e)隐患建档监控制度;•f)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二、制定制度•3、信息收集•①外部信息•外部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和安全监管要求;•b)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c)供应商、承包商以及矿山周边企业、居民等相关方和矿山的关系,相关方的诉求和安全风险承受度;•d)国内外同类企业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情况。•②内部信息•内部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管理现状、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普通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b)生产工艺流程、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情况;•c)建设、生产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勘查、设计、评估评价、检测检验、专项研究、实验报告等;•d)建矿以来的事故情况。•4、资源配置•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际需求,配置如下资源:•a)人员、技术、经验和技能;•b)每个阶段所需的资金及各种资源;•c)数据记录的过程和程序步骤;•d)信息和知识管理系统。1、培训方法2、培训周期3、培训内容三、全员培训三、全员培训•1、培训方法•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员培训。•2、培训周期•每年对各级管理人员、岗位员工至少组织一次风险因素辨识及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知识培训。•3、培训内容•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b)工艺、设备、技术及其更新改造;•c)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知识;•d)年度和专项辨识评估结果;•e)与本岗位相关的风险因素辨识及管控措施。1、危险源调查2、收集资料(设备设施、原辅材料、公辅工程、工作岗位、作业活动)——确定辨识范围和内容3、确定评估单元4、评估方法5、辨识及记录6、制定管控措施和方案7、监督检查8、风险告知四、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一、危险源调查二、收集资料—确定辨识范围和内容•一、收集资料:组织机构、设备设施、原辅材料、公辅工程、工作岗位、作业活动•二、辨识范围及内容•1、辨识范围应涵盖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2、辨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常规和非常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