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9)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规范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STEMI 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1—2011 年,我国 STEMI 患者住院率增加近 4 倍(男性患者从 4.6/10 万增长至 18/10 万;女性患者从 1.9/10 万增长至 8/10 万)。从 2013 年开始,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大幅超过城市。发病 12 h 内到达医院的 STEMI 患者有 70.8%接受再灌注治疗,但县级医院的再灌注治疗率明显较低[1,2,3]。2015 年我国制定了《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欧洲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等先后对STEMI 诊断与治疗指南和抗血小板治疗指南进行了修订,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已发布。同时,我国也已完成多个STEMI 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胸痛中心和 STEMI 区域协同救治网络更加完善。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在复习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2015 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作一更新,以期提高我国STEMI 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指南对治疗的推荐以国际通用方式表示:Ⅰ类推荐指已证实和 /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有益、有效,应该采用;Ⅱ类推荐指某治疗措施或操作的有效性尚有争论,其中Ⅱa 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效,应用该治疗措施或操作是适当的,Ⅱb 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效,需进一步研究;Ⅲ类推荐指已证实和 /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某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使用。证据水平 A 级指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 级指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大规模非随机对照研究;C 级指资料来源于专家共识和/或小型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或注册登记。心肌梗死定义和分型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标准,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损伤 [血清心脏肌钙蛋白( cardiactroponin,cTn)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 1 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参考值上限值的 99 百分位值)],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