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交流会二、环保信息化趋势判断三、广州环保信息化提高点一、环保信息化发展历程国内外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环保信息化发展阶段国内外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一、环保信息化发展历程196270年代80年代1988-20092010-至令启萌阶段一场代号为“圣灰星期三”的风暴。造成了40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导致了几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环境保护局成立军民共建“海浪监测计划”,在全美海岸线和五大湖区建立了一个定点的、连续的、实时的传感器网络,对海浪的大小、能量进行监控。环保信息化起步逐步建立环境监测应用系统,建立大气、水、污染源等核心应用系统1986年筹建了知情权网络(Right-to-KnowNetwork),该网站为公众提供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的数据。环境互联网应用从2005年起,在浮标上装备了更高端的传感器,开始监测海浪的方向。09年系统升级,在近海、外大陆架、内大陆架和沿海设置了296个传感器,对速度、偏度、峰度进行监测物联网应用环境全面物联互通全国2000辆客运大巴上装备了传感器,实时采集社区的空气质量、污染指数和噪声等数据指标。数据采集是每10秒钟一次,每天传感器要采集10万次以上的数据。环保信息化发展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整合阶段信息发布,单机应用-简单应用-部门服务-公共信息发布重发展,轻污染治理互联治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2001年单向沟通,核心应用-提供简单接入服务-公共信息发布-核心环保应用边污染边治理2002—2009年双向互动,协同应用-业务综合整合-统一数据中心-核心环保应用-综合服务门户并重发展,同步治理全方面网上事务办理-资源与服务深化整合-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门户-数据开放共享-物联互通,大数据治理互联治理,优化发展国内外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一、环保信息化发展历程2010—至今环境信息化本身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新的变化,正在从部门单点应用向平台型、一体化、云服务、国产化的方向迈进;新技术和应用环境(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引发环保政务形态和服务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污染源监管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模式转变;趋势一趋势二趋势三环境监测指标不断拓展,监测强度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物联互通,生态感知监测更加全面透彻;二、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判断国内外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和对政府运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作用形成共识,履行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公众环境体会更加主动真实;全面移动互联,服务渠道多样化,社会化媒介共享,即时通讯、24小时在线服务成为趋势,社交元素与环保应用全面融合;环境数据更加深入整合聚集,数据资产化管理普遍认同,鼓励开源社区,数据割据向数据开放共享转变;趋势四趋势五趋势六国内外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二、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判断从严执法,数据先行,数据支撑向大数据辅助决策转变网格化、电商化、可视化应用逐步丰富;趋势七趋势八国内外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二、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判断国内外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二、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判断环境信息化本身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新的变化,正在从部门单点应用向平台型、一体化、云服务、国产化的方向迈进;趋势一基础云平台内部协同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外部统一服务平台国产化国内外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二、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判断环境信息化本身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新的变化,正在从部门单点应用向平台型、一体化、云服务、国产化的方向迈进;趋势一加拿商事服务中心新加坡通行证国内外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二、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判断环境信息化本身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新的变化,正在从部门单点应用向平台型、一体化、云服务、国产化的方向迈进;趋势一生态环境监控平台(江苏“1831”工程)国内外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二、环保信息化发展趋势判断趋势二环境监测指标不断拓展,监测强度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物联互通,生态感知监测更加全面透彻;噪声监测重金属监测水质监测辐射监测气体监测我国环境监测将从过去单一指标监测,发展到多指标、多维度、综合监测的水平。陆续开展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地表水质生物毒性、重金属等诸多指标的试点监测工作;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