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2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2022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_第1页
2022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_第2页
2022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_第3页
2022 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稳玉米、扩大豆的有效途径。2022 年,农业农村部将在 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为科学、规范、有序推广这项技术,切实发挥稳粮增豆作用,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一)坚持稳粮与增豆并重。通过大面积推广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力争玉米单产与清种基本相当,尽可能增加大豆产量,争取大豆平均亩产达到 100 公斤左右。 (二)坚持生产与协调。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集成创新适合本区域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实现作物带间轮作,改良*壤结构,减少病虫发生,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 (三)坚持试验与推广衔接。在 2—6 行大豆、2—4 行玉米范围内,开展不同模式配比试验,以及机播、施肥、除草、机收等关键技术、产品、装备试验,检验应用效果、优化技术参数、总结典型模式,以点带区扩面加大技术推广应用。二、技术关键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既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实现玉米带和大豆带年际间地内轮作,又适于机播、机管、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在同一地块实现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一般玉米带种植 2—4 行、大豆带种植 2—6行,通过调控作物的株行距,实现玉米与当地清种密度基本相当、大豆达到当地清种密度的 70%以上。 (一)选配品种大豆品种要求。应选择产量高、耐荫抗倒,有限或亚有限结荚型习性的品种。带状间作时,选择抗倒能力强、中早熟品种,成熟期单株有效荚数不低于该品种单作荚数的 50%,单株粒数 50 粒以上,单株粒重 10 克以上,株高 55—100 厘米。带状套作时,选择玉米大豆共生期大豆节间长粗比小于 19,抗倒能力较强、中晚熟品种,大豆成熟期单株有效荚数为该品种单作荚数的 70%以上,单株粒数 80 粒以上,单株粒重 15 克以上。玉米品种要求。应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品种,中上部各层叶片与主茎的夹角、株高、穗位高、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的特征值应为:穗上部叶片与主茎的夹角在 21—23°,棒三叶叶夹角为 26°左右,棒三叶以下三叶夹角为 27—32°;株高 260—280 厘米、穗位高 95—115厘米。 (二)确定模式确定模式的关键是要保证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与清种相当,大豆密度达到清种密度的 70%以上。综合考虑当地清种玉米大豆密度、整地情况、地形地貌、农机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大豆带和玉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