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共点力的平衡〖教材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在以前的教材中没有单独成章节来学习,是混杂在其它章节内容里分散学习的,正交分解法,也是首次在课本中出现,与初中的知识是没有任何的联系的。我们要运用等效替代法,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力按作用效果来分解,引入正交分解法,在此之前先要讲述力的平衡的几种情况,这样正交分解法就可以说成四力平衡,不会太难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能够解释平衡状态的含义,并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否平衡。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实验和练习归纳出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科学探究:能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使用正交分解法。难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应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并辅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三个人两根竹竿,扛一块大谁更累呢?或许都一样吧。石头,教学设计说明:把课本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我们把这块石头的受力分析可以简化,会和课本甲乙丙丁四个图,那个比较接近呢?也许是乙和丙吧。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重力为 G 的木棒在力 F1 和 F2 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这些力都位于同一平面内。根据每幅图中各个力作用线的关系,可以把上述四种情况的受力分成两类,你认为哪些情况属于同一类?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根据:平行没有交点。我们上节课把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叫做共点力。课本说甲丁就是共点力,根据定义我们容易看得出来丁是共点力,但是甲怎么看出来的?根据作用线相交于一点,我们把甲的作用力的线沿反方向延长,即可看得他们相交于一点。在生活中常见的共点力很多,如挂足球。那么顾名思义非共点力,就是它们的作用线是平行的,没有交点。如图中的乙丙。三个力的作用线都是平行的,生活中常见的非共点力有挑扁担,如沙师弟。下面我们来研究物体受共点力平衡的情况。二、新课教学(一)共点力平衡条件要想知道平衡条件是什么,首先得了解什么是平衡。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有两种情况:静止和匀速直线静止的如: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