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24《新会计学原理》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1第二章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第一节会计假设一、会计主体假设二、持续经营假设三、会计分期假设四、货币计量假设10/24/24《新会计学原理》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2第一节会计假设◆将会计核算中对某些难以确切界定的,但对会计工作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根据一般的正常情况所做的合理判断,称为会计假设(或会计前提)。一、会计主体假设:◆定义: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理和提供的信息严格限定在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单位(会计主体)之内。◆在应用时,涉及三层含义:首先,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在于明确进行会计加工处理的空间范围和界限。(接下页)10/24/24《新会计学原理》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3第一节会计假设其次,可否列为会计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最后,会计主体假设还揭示了在进行具体的信息加工、处理时的明确立场。二、持续经营假设◆定义:信息处理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为前提。◆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当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时,应改按“企业清算”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10/24/24《新会计学原理》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4第一节会计假设三、会计分期(会计期间)假设◆会计期间假设可以说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定义:按会计期间披露会计信息。(会计期间:为了及时提供信息将持续经营的期间人为地所划分的首尾相接、间隔相等的较短时间。)◆会计期间的划分: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半年度、季度、月度)◆会计年度:公历年度营业年度10/24/24《新会计学原理》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5第一节会计假设四、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帐本位币)二是货币价值是稳定的(币值稳定假设)。◆记帐本位币:在会计上被选用的作为统一的计量货币,称为记帐本位币。(首选本国货币)◆当币值稳定假设不再成立,应该采用特殊的会计处理方法。如,物价变动会计。10/24/24《新会计学原理》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6第二节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理论一、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二、会计确认与会计确认标准三、会计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10/24/24《新会计学原理》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7第二节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理论一、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基础:权责发生制(或应收应付制、应计制)◆在权责发生制下,会产生应收、应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应计费用等等项目。(需调帐)◆注意: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或实收实付制、现金制)。◆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不会产生预收收入、预付费用、应计收入、应计费用项目。(不需调帐)10/24/24《新会计学原理》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8第二节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理论二、会计确认与会计确认标准(一)会计确认初始确认、再确认的概念◆会计确认,是指某一交易、事项应否、如何和何时作为一项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会计报表内容的过程。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步骤。◆初次会计确认,是指对发生的经济活动按照一定标准确定其是否为会计事项的过程。◆需要注意初始确认中的“会计事项”概念。(接下页)10/24/24《新会计学原理》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9第二节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理论◆会计事项:企业经济活动中可以在会计上加以记录的交易、事项,称为会计事项。◆“交易”:与外界一切单位之间发生的每一项往来,只要能够用货币形式加以计量、记录和反映,都称为“交易”。◆“事项”:指发生在会计主体内部、可以用货币形式加以计量、记录和反映的内部经济活动。(接下页)10/24/24《新会计学原理》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10第二节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理论◆会计再确认,是指确定如何将某一项目,正式列入某一会计主体会计报表的过程。◆与前所述,会计确认的过程,就是确定会计事项以及将其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对某一项目的确认需要在时间上选择确认的基础。10/24/24《新会计学原理》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11第二节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理论(二)会计确认标准◆会计确认标准:是判断经济活动是否可作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事项的要求和依据。◆通常,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