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VIP免费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_第1页
1/3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_第2页
2/3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作者/彭婷苑这几天,终于把《经济学通识》啃完了,作者是北大的经济学教授——薛兆丰。一般来说,作者都希望通过文字与读者产生共鸣,然而薛兆丰在这本书的开篇,就撂下了一句狠话——“给不同意我的朋友”。这句话貌似在推开读者,实际上却激起了读者更强烈的好奇心。在接下来的篇章,作者从日常生活到国家政策,从事物表象到世界本质,从理论阐述到事实依据,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把世界,人性,赤裸裸的剖析在我们面前,对于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可能会有点颠覆三观,正确与否,不予置评,但能多一个角度,看到更加立体的世界,还是非常有趣的。看完整本书,给我最大感触有两点,一个是经济学对人性洞察之透彻;第二个是经济学对金钱理解之深刻。经济学,是一门看透人性,理智到近乎冷血看待问题的学科。所谓经济,就是权衡利弊,计算效益,任何披着道德外套的利他行为,在经济学的放大镜下,都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己交易,而人类正是因为“自私自利”的本性,才构建了今天和平稳定向上的社会。听起来有点毁三观是吧。不难设想,人如果都不自私,那么社会就无法存活。从纯逻辑的角度看,人可能是极端利己的,却不可能是极端利他的。人人都极端利己的社会,仍然是可以想象的社会。虽然彻底弱肉强食,与动物世界无异,但动物世界也仍是可能的世界。然而,人人都极端利他的社会,确实不可想象的:如果谁都不肯吃饭,非要让别人吃;别人都吃饱了,也还是不肯吃,非要把剩下的粮食拿去酿酒或养猪.....这样的社会不可想象,也不可能存活。——薛兆丰《经济学通识》作者从两个极端出发,首先推翻了“人人利他”的可能性。第1页共3页接着,作者又提到:事实上,人并不处于这两个极端,而是在自私的同时,也还懂得同情。然而,同情心的强弱是随着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而显著变化的。——薛兆丰《经济学通识》作者引用了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举的例子作为辅证:假如中国毁于一场地震,那么一个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欧洲人会有什么反应呢。他首先会对这些不幸的遇难者感到深切的哀悼,会忧心忡忡想到人世无常,几千年的文明在顷刻间灰飞烟灭。可是当悲天悯人、深谋远虑都过去以后,他就会像平常一样悠哉悠哉的做生意,寻开心,好像这种不幸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亚当斯密的例子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满足自己的同情心,也是自私的一种表现,为了追求这种满足,每个人都不会做的太过,以致让自己付出太高代价,否则就超过了“利己”的范畴,因此,一个始终自私自利的人,会在两个不同领域内,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谋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在私人领域,人们乐意为亲情和友谊作投资,因为这更有利于满足其同情心;而在公共领域,由于人人距离增大,要付出的代价增大,因此同情心会相对被削弱。就好比,亲人经济上有困难,大多数人都会用真金白银去帮助,以满足同情心,但是,如果在地球另一端的难民,遭受天灾人祸,估计大部分人都是,转发两条带“痛心”字眼的微博,发两条带“祷告”表情的朋友圈,之后就继续忙自己的事了。经济学,也是一门认钱不认人,价高者得的学科。“春运一票难求问题”,“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为的“压价”导致商品的供需水平出现失衡,实际的价格被压抑,市场就会通过“黄牛票”,“拥堵”的方式,去补偿那些被迫隐形的价格。而解决这些问题,最经济高效的方法就是,(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认钱不认人,价高者得。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世界上的经济商品永远都是稀第2页共3页缺的,这是世界的基本现实。火车票是如此,畅通的交通也是如此。有稀缺,就会有竞争,而竞争标准一旦确定,就会有一部分人胜出,一部分人落败,如果以“先到先得”为竞争标准,就需要排队,若要排队,就会浪费时间;如果以“年龄、职务、学历”为竞争标准,就需要甄别,若要甄别,就会浪费稽查核实的成本。而在众多的竞争标准中,只有一种方法是最有效,最经济实惠的,那就是“认钱不认人”,“价高者得”,谁愿意出高价买火车票,他所挣得的钞票,就是他在别的场合向社会其他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商品换来的,只有认钱,才能减少浪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