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共 识 制 定 前 期 ,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进 行 了 “ 急 诊 危 重 患 者 肠 内 营 养(enteralnutrition,EN)治疗医护知、信、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急诊医护人员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首选 EN 治疗方面认识一致、接受度高,但是在知识储备、行为实践方面仍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在多位专家共同努力下,制定《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质量。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急诊等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真实世界结果,制定《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采用 Delphi 调查法,经所有参加共识制定的成员对每项参与表决而成,并对有争议的问题公开讨论改进,通过逐一地调整和反馈直到达成共识。1 急诊危重症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推荐意见 1】对滞留急诊>48h 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建议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riskscreening,NRS)-2002 进行营养风险评估。NRS-2002A3 分提示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建议营养治疗。【推荐意见2】对入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intensivecareunit,EICU)的急危重症患者,建议采用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风险(nutritionalriskincriticallyill,NUTRIC)评分行营养风险评估。NUTRIC 评分 A6 分或者改良版 NUTRIC 评分分提示存在高营养风险,建议营养治疗。急性感染/应激/损伤后的急危重症患者的病程分为:急性早期、急性晚期和急性后期。急性早期阶段为第 1~2 天,表现为分解代谢突出。急性晚期阶段为第 3~7 天,分解代谢伴明显的肌肉萎缩,代谢紊乱趋于缓解。急性早、晚期均主要表现为高分解状态,氨基酸被动员消耗;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失调和菌群失衡均会加重炎症反应。急性后期可以表现为恢复稳态或者持续性炎症-分解代谢综合征。初步判断患者的营养状态,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以进一步行营养不良评定或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启动时间宜不超过 48h。Casaer 等的硏究表明,不伴营养不良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也应该开始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即便 EN 不能满足目标热卡,补充性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推迟至 1 周后更佳。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患者或入院前一直处于饥饿状态的患者,需谨慎且渐进地重新引入营养,以避免发生再喂养综合征。临床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