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一个吹气水瓶玩具——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项目化学习案例一、项目简介科学概念需要在新情境中被运用,才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当下科学教学作用大多停留在课堂的科学概念教学上。我的教学也是如此:三年级的学生喜欢我的科学课,仅仅因为科学课的活动本身带趣味。纵然我费尽心思,学生也很少主动在课外运用科学,让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真正发生作用。除了一些生活小调查,我也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活动土人殿。直到我尝试让学生在课外动起手来,运用科学知识创作的项目化学习开始,一个全新的视角展现。在三年级科学课程《水和空气》单元学习之后百美夜行,我期待学生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概念,动手创作一个吹气水瓶玩具。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在课外动手实践创作的体验。希望学生能深刻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创造的发生。课内外 7 课时有计划的干预和无限时长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果精彩纷呈。一期学习结束,180 位学生创作了 132 个不雷同的玩具设计,每一个作品都让人惊叹不止。学生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设计了吹水灭火器、喷水小象、音乐喷泉、火山喷发、尿娃、吹气艇、吹气洒水车、吹气打靶水枪等作品,从科学原理的创造性利用上,从产品的外观设计上,从功能的运用上,从语言的介绍上……创意 360度无死角!在学习过程中,无限的创意在交流中产生,一个创意点燃新的创意。该项目结合常规科学课,从科学课出发到生活中实践,李允浩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创造。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带来的最高乐趣——创作的乐趣!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开始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二、项目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科素养目标(1)知道空气会占据空间,能对生活中的空气占据空间现象做出解释。(2)会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设计一个有创意的玩具,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作成品,并做出迭代方案设计与实施。2.学习基础素养目标(1)问题解决能力:能运用已学的科学原理,提出一个概念运用的新情境,通过动手实践,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2)交流分享能力:乐于在交流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作品与创意,主动学习其他作品的优点,体验协作带来的乐趣。能较准确描述整个玩具产品的材料、外观等尺寸和功能。(3)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对同伴的作品从某一个角度如外观、材料运用、结构、实用性、新颖性等进行评价,尝试提出改进建议。(二)教学准备矿泉水瓶、吸管、项目方案、作业交流微信群等(三)驱动性问题怎样利用空气占据空间原理创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