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抗原抗体反应的应用免疫沉淀与免疫凝集免疫标记免疫定位分析抗原抗体反应的其他应用免疫分析方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的特性对抗原或抗体进行量或质的测定分析。这类分析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和快速的特点,有的可以表现出一个氨基酸分子的差异,如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定的量可以达到μg甚至ng的水平,如ELISA法,放射免疫法等;反应在几小时,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可以看到测定的结果,如免疫沉淀法等。这类免疫分析的方法可以用于医学,免疫学中抗原抗体的分析(包括病原的诊断,免疫细胞表面分子的检测等),而且可以广泛的用于生命科学的几乎各个领域,甚至于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及分析化学等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一、免疫沉淀与免疫凝集1.溶液中的沉淀反应在体外,当抗体与相应抗原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会发生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反应,表明两者之间有特异性反应。免疫沉淀反应广泛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在液相中形成的沉淀不易观察判断,利用抗原和抗体溶液之间的界面形成的沉淀线便于判断,即环状沉淀试验(ringprecipitanttest)(图7—l0)。沉淀试验可以在玻璃管中进行,将小试管或毛管的底部加入抗原溶液,在上层轻轻铺上不同稀释倍数的抗体溶液,勿使界面破坏,为了使界面更好地形成,常在下层抗原溶液中加入10%的蔗糖或甘油。抗原抗体溶液置于37℃或4℃孵育后,在界面上形成白色沉淀线。玻片上沉淀的形成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2.凝胶扩散沉淀抗原抗体可在半透明的半固相介质中进行沉淀实验。抗原分子和抗体分子在凝胶介质中自由扩形成浓度梯度,抗原与抗体在比例合适的一定扩散部位相遇形成沉淀线。凝胶沉淀可用于测定抗原或抗体的相对浓度,也可用于比较不同抗原的特异性、纯度及相互关系。最常用的方法为单向免疫扩散(radialimmunodiffusion)和双向免疫扩散(double-immunodiffusion)。单向扩散法又称Mancini法,将适当浓度的抗体混于琼脂(0.8%—1%)中,琼脂凝固后,打成小孔,加入抗原,抗原由小孔开始向周围扩散,并在小孔周围合适的位置形成沉淀环。沉淀环的面积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通过与已知抗原浓度形成的沉淀环面积进行比较,可确定被测抗原的浓度(图7—11)。单扩散常用于测定血清中IgG、IgM、IgA及补体的含量。单扩散法的特点使用抗体浓度大,当抗原浓度低于5—10μg/mL则不适用。双扩散法又称为Ouchterlony法,在琼脂板中抗原和抗体分别从相邻的孔中向四周扩散,在抗原孔和抗体孔之间二者比例合适的部位形成沉淀线。琼脂双扩散常用于分析抗原间的血清学关系和抗体间差异,相邻孔中不同抗原与同一抗血清反应形成的沉淀线形状的变化显示抗原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当两个抗原完全—致时,两条沉淀线完全融合(图7—12A);如果两个抗原无共同抗原决定簇而抗血清中有针对两种抗原的抗体时,沉淀线互不干扰,呈交叉状(图7—12B);当两个抗原只是部分抗原决定簇相同,还有其他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则沉淀线在后者一方形成突出的小刺(图7—12C)。此外,根据抗体或抗原的不同,可形成其他不同特征的沉淀线。Ouchterlony法灵敏度不高,形成沉淀线需较长时间(18—24h)。但在抗原分析方面很有实用价值。3.免疫电泳免疫扩散沉淀形成需较长时间,且灵敏度低。免疫电泳(immunoelectrphoresis)是利用蛋白质在凝胶中电泳迁移率不同能被分离开来的特性与免疫扩散结合一起进行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混合的蛋白质抗原在PH8.6时带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由负极向正极迁移,使混合的抗原组分得以分离,而抗体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也可以通过电泳与分离的抗原形成相应的特异性沉淀线。从而提高免疫沉淀的灵敏度。常见的免疫电泳方法有血清免疫电泳,火箭电泳和对流免疫电泳(又称电渗析)。传统的免疫电泳即指血清免疫电泳,将抗原混合物(病人血清)在凝胶中用电泳分离后,沿电冰方向挖一平行的小槽,加入抗血清,进行双扩散。沉淀线的特点显示病人血清与正常人血清存在的差异,即血清蛋白组分的缺少或增加(图7—13)。火箭电泳(rocketelectrophoresis),为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结合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