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搭配(二)》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二、课标解读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内容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同时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一)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四能”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特定的现实的活动情境,因此,要有意识地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帮助他们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二)借助多种学习方式,引导掌握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排列和组合是很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活动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要用写一写、画一画、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表示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独立思考表达想法、动手实践体验思考、同伴互助分享思维、小组合作相互读懂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个体与小组、团体的思维碰撞中不断感受提升,找出排列数和组合数,最终掌握有序、全面的思考方法。(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