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前几年发生的子女伤害家长的惨剧,近段时间发生的在校学生之间的伤害事件,特别是 2008 年发生的学生伤害老师事件,使人们更加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由于学习竞争激烈以及所接触的周围环境逐渐复杂,容易产生被教师和家长忽视的心理障碍和压力,而这些心理因素已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路上的“拦路虎”。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消除这些消极因素,确保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不良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的:一、现行教育体制、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国家虽然全面实行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但社会对一个学校的评价还主要是以升学率来衡量,也还存在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大学之分。在学校里,老师“盼生成钢”,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许多学生为了获取高分、升重点中学,为以后考上重点大学奠定基础,整天都将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从而产生精神紧张、心理压抑等情况。而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和指责,更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二、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如今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各种方式给自己的子女增加学习任务,或以不适当的方式教育子女,很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形成畸形心理。还有一些父母离异或未离异但经常吵架,也会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广大农民工进城打工,将子女寄养在亲戚家或由老人管教。由于管理不到位、教育方法不当,又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些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三、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暴力影视、网吧、电子游戏、不良广告等内容与学校教育格格不入。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不知该信谁,从而产生了迷惘和失落的心理。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甚至出现某些极端的行为。目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中小学里,基本上没有配置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更没有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医疗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片空白。平时主要是通过班团队活动来进行,多依靠班主任。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即使有很多其他的事要处理,也要抽时间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解决,这样做起工作来才能事半功倍。通过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1.细心观察。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