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医疗护理一、人工气道的概念将导管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切开插入气道内建立的气体通道。二、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是改善和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建立前的准备物品准备带气囊导管、喉镜、导管芯、牙垫、听诊器、吸引器、吸痰管、胶布、绷带、石蜡油、注射器、简易呼吸器,手套药品准备麻醉剂、镇静剂病人体位准备平卧、去掉床头栏、可以在肩部置一小枕使头后仰,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以提高氧储备气管插管过程中的配合如患者烦躁,应遵医嘱给予镇静,约束患者的双上肢氧气和负压装置处于备用状态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石蜡油润滑气管插管,气管插管过声门后协助医生拔出导丝,放置牙垫,固定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先用一长胶布固定好气管插管和牙垫子,再用两条长胶布交叉于患者的面部。经口气管插管者由于口腔分泌物易流出,造成胶布松动,应密切观察并及时更换。气管套管固定方法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准备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的两侧,将长的一根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系带松紧度以容纳一个小手指为宜。过松易致导管脱出甚至意外拔管,过紧容易导致患者不适,注意一定要打死结,以免自行松开,导致套管固定不牢脱出。人工气道建立后的管理确定导管位置不移位成人一般为22±2cm固定并记录好插管的长度气管切开时,系带松紧度为一个小手指的尺度注意体位变化,头部四肢的活动度,防治意外拔管在麻醉清醒后需要注意沟通凡插管后的病人要适当的进行约束、镇静、防治病人不耐烦而自行拔管意外拔管的原因患者方面的原因有:谵妄,意识障碍烦躁而自行拔管,疼痛,与患者相关的其他因素有关,如环境陌生,限制探视等医院方面的因素有:危险因素:ICU特殊的环境相关因素:工作忙,缺乏经验,未镇静处理等。技术层面的因素:气囊处理不当,充气不够意外拔管的处理气管插管8cm内,吸净口鼻及气囊上的滞留物,放气囊,送回原来的深度。8cm以上,气囊放气,拔管,鼻导管或面罩给氧,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重新插入。气管切开48小时内,请专科医生处理窦道形成后,吸痰,放气囊,重新插回导管,重新固定人工气道的湿化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温、加湿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因此,做好气道湿化是所有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气道湿化的方法主要由两种。一种是呼吸机上配备的加温和加湿装置,更一种是借助护理人员,应用人工的方法,定时或间断的向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的方法。呼吸机的加温加湿器:其是利用将水加温至一定温度后产生蒸汽的原理,使吸入的气体被加温,并利用水蒸汽的作用达到使呼吸道湿化的目的。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人工气道患者为湿化气道所滴入的量应根据气道湿化的情况来调整。判断气道湿化的标准为: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气管导管内没有痰痂,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紫绀加重,湿化不足的患者应加强湿化,如适当增加湿化液的量或增加滴入次数。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患者烦躁不安,紫绀加重。对于湿化过度的患者,滴入湿化液的量和次数应适当减少,以免因呼吸道水分过多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吸痰吸痰通常是指吸出人工气道内的痰液,但完整的吸痰应包括吸除鼻腔和口腔的分泌物。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有效地方法,可以清除呼吸道和套管内的分泌物,以免痰液形成结痂阻塞气道。人工气道患者多见于机械通气治疗者,因此,一旦发生痰阻塞,就会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由于其不能达到有效地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淤积阻塞而出现气道阻力增加,通气不足,进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以必须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因此,吸痰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非常重要判断吸痰时机采用非定时性吸痰技术: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吸痰,如患者烦躁不安,心率和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