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抗生素个体化给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Roberts 教授等对危重症患者的抗生素给药方案做一综述,发表于TheLancetInfectiousDiseases 杂志。刖言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与普通病房住院患者相比具有很大不同,并且死亡率较高。这部分患者通常病情危重,疾病严重程度与患者身体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常需进行积极的临床干预。临床医生如今面临治疗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但这些患者的临床预后却没有太大改善。尤其是治疗那些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或急性肾损伤的危重患者时,感染科医生、ICU医生、肾脏病学家、临床药师和药理学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相关研究显示,优化抗生素给药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早期并合理地予以抗生素治疗可降低危重患者死亡率,但目前尚缺乏给药具体剂量对临床预后影响的有关数据。尽管体外和动物实验都积累大量数据,证实了抗生素暴露与杀菌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但目前还没有准确定义抗生素暴露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而一些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多为观察性或回顾性的研究。Lent-Evers 等进行过一项有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专门治疗药物监测干预(也称为治疗药物管理)的患者(平均住院 20.3 天[SD1.4])与没有监测的患者(平均住院 26.3 天[SD2.9])相比,住院时间显著减少。一些关于不同抗生素如喹诺酮类、B-内酰胺类、糖肽类和利奈唑胺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所能实现的目标血药动学/药效学指标与这些药物临床治愈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而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确保对所有患者的给药物剂量,能够获得这样的药动学/药效学目标。抗生素药品说明书上会指导能给予患者的最佳给药剂量,但通常并不包括特别针对危重症患者有效给药剂量的相关信息。此外,说明书上的用药信息也是基于非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总结给来,该指导数据外推到危重症患者可能并不十分准确。许多危重症患者药动学特征已发生严重改变,继而可能降低了获得药动学/药效学目标(与改善积极临床结局可能性相关的)的机会。由于危重症患者体内存在极大的药动学改变,即使为 ICU 患者制订的普通给药指南也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棘手问题。而这种药动学变异又限制了对该人群的个体化抗生素给药治疗,潜在地进一步恶化了患者临床结局。对危重症患者人群以''通用〃策略实施抗生素给药方案已历经多年,很有必要转变策略到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此外,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抗生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