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臭装置知识介绍——产品工艺、设备性能、原理及相关辅件二零一四年九月(1)恶臭污染物(odorpollutants):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2)污水处理厂恶臭的主要成因:来水携带恶臭物质的散发污水处理过程恶臭的产生和散发格栅渣、沉砂池渣的处置不当造成恶臭散发含挥发性有机物较多废水处理过程的曝气主要原因: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厂或污泥全部或局部地区存在厌氧(恶臭物质的产生)含恶臭介质与控制充分接触传质(恶臭物质的散发)(3)污水处理厂及泵站的臭气来源污水处理:粗、细格栅机(井)提升泵房配水井初沉池沉砂池调节池预曝气池厌氧反应池好氧池(视情况而定)污泥处理:储泥池浓缩池消化池脱水机污泥输送带污泥供料泵污泥堆棚污泥车通道污泥卸料位(4)恶臭的危害恶臭成为当今世界六大公害之一: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恶臭)、振动、地面沉降。臭气中主要含硫化氢、氨气、甲硫醇、甲硫醚、VOCs等。现以硫化氢为例,说明其潜在威胁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低浓度的硫化氢具有臭鸡蛋的气味,很容易觉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警告的作用。然而,这种警告是不可靠的,因为嗅觉神经很快就会被麻痹,从而使人完全丧失危险意识。在高浓度硫化氢环境中,工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已经昏迷了。(注:高浓度的硫化氢是没有气味的)除硫化氢、氨气等少数无机化合物外,绝大多数是有机物,含有硫(S)、氮(N)、氧(O)和氯(Cl)是恶臭物质中常见的组成元素。近几年来国外有关研究人员根据对恶臭污染的调查对130多种典型的恶臭物质进行筛选,划分为硫化物、低级脂肪胺、芳烃、羟基化合物、醇类、酚类、低级脂肪酸、吲哚(这个主要是粪便引起的味道,但稀释到一定低的浓度后便是香水的味道)等八大类。(1)恶臭物质的嗅阈值往往很低,在恶臭污染事故中,由于污染物浓度低,给分析测试带来较大的难度。污水中各类恶臭气体化合物的嗅阈值和特征气味(2)恶臭污染程度与人的感觉强度并不成线性关系,恶臭的感觉强度与恶臭物质浓度的关系可用meber-Fechner法则描述,即人类的嗅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恶臭物质浓度的对数成比例,也就是说,当某种场合恶臭物质降低90%时,人的感觉仅仅降低了一半,恶臭处理要求没有臭味,给处理带来难度。I=K×lgC【I——恶臭强度;C——臭气浓度(用稀释倍数表示)】(3)恶臭物质成份复杂,对一种或几种组分无法体现污染程度;(4)恶臭污染物有时段性、区域性、季节性,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5)恶臭问题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规范不健全,近年来居民投诉较多。无组织排放源: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臭气浓度: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倍数。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外设置环境防护距离。采用大气环境的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气环境防护区域,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标准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5.1条: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测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5.2条: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5.3条: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排放标准值。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求和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和设施条件,将标准分为三级。位于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