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1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工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睦,志趣相投,家庭美满。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时,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后丈夫病死,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2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3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4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其词被誉为“婉约正宗”。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旷世才女5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前南渡后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环境心境寻而不得毫无生气凄凉悲苦•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运用叠词运用叠词7作者是怎样借用意象进行抒情的?讨论:讨论:8乍暖还寒时候乍暖还寒时候,,最最难将息。难将息。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三杯两盏三杯两盏淡酒淡酒,,怎怎敌它,晚来敌它,晚来风急风急。。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酒酒酒:愁的象征10风风风:有风:有萧瑟萧瑟之感之感渲染渲染愁情愁情11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并非酒淡,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12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13北雁南飞旧时相识北人南逃怀乡之思物是人非悼亡之悲1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史正志《菊谱》以花衬人以花衬人凄苦忧愁凄苦忧愁回忆往昔回忆往昔15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梧桐、细雨: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16淡酒秋风秋雁黄花梧桐细雨选典型景物烘选典型景物烘托托通过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表现作者的凄苦愁情。黄昏171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淡酒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意象)19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愁更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秦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20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他们写愁的诗句相比,是不是平淡了些呢?为什么?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21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221、生活时代风雨飘摇雨打萍的宋朝风雨如晦大势已去的民国232、系出名门张爱玲:她的祖父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