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有黄曲霉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尤为乙型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HBV 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国外资料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 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及整合后染色体的重排有关[1] 。HBV 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是随机的,整合于染色体上的 HBV - DNA 是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HBV - DNA 整合后引起肝癌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HBV - DNA 整合后通过激活癌基因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而引起细胞癌变,通过整合基因片段研究封闭 HBV X 或 Pre - s 基因对阻断 HBV 后肝癌发生尤为重要[2]。1 ItBV 感染与 HCC 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几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除了极少例外。慢性HBV 感染区与 HCC 发生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1I ,在低 HBV 感染的区域 HCC 的发病率也比较低[3]。还有另外一个证据支持 HBV 感染与 HCC 发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 80%HCC 患者都伴有 HBV的感染,无论这些患者是否生活在高 HBV 感染的地区,在他们的血液中检测到了 HBsAg和抗一 HBc 阳性。此现象说明 HBV 感染与 HCC 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4]。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大约有 60%左右的人群感染过 HBV.其中 10%的人群为 HBV 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 1.2 亿),l 200 万为慢性肝炎患者。每年有 80~100 万人患急性肝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有 30 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癌及肝硬化[5]。我国肝细胞癌患者的 HBV 感染指标阳性率很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有 70%~90%的 PHC 病人 HBsAg(+),其中约1/3 可以 PCR 白血清中检出 HBV—DNA,提示仍有低水平病毒复制。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原发性肝癌与 HBsAg 携带者的发生率相平衡;②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常有 HBV 感染抗原抗体之一种和数种,其中以 HBsAg 与抗一 HBc 双阳性最为常见.近年发现抗一 Hbe 阳性亦多见;③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亦见于HBV 感染聚集的家庭;④HBsAg 阳性的原发性肝癌,其癌旁组织的细胞内亦可检出 HBsAg;⑤组织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可分泌 HBsAg 和 AFP;⑥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内有 HBV—DNA 整合。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