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关于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探讨 摘要。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税制建设、税收征管、管理手段、队伍建设、税法宣传、纳税申报等各个环节贯彻效率原则,需要社会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针对我国税收征管效率低下的现状及其原因,应主要从提高税收征管的机构效率、强化税收法制建设、优化税制结构、完善征管模式和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关键词:税收征管效率税制结构 《税收征管法》的实施,对于我国加强依法征税、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和突出成效。但是,我国在税收征管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征税方和纳税方信息不对称,税收征管机构设置不合理,税源设置不清,税收申报失实等问题,再加上税收征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进一步导致税收征管效率低下。为降低税收征管成本,需要对我国税收征管效率进行研究,构建“效率型”税收征管模式。 一、税收征管效率内涵和衡量指标 (一)税收征管效率内涵 税收征管效率是指在税收征管机构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投入与成果之间的数量比较关系,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主要是税收征管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反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税收征管机构执行税法水平高低所表现的征管效率;二是征管模式自身设计的严密程度、征管业务流程设计完善程度所影响税收征管机构执法水平及纳税人遵从税收法律程度的征管制度效率。 具体而言,税收征管投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税收征收成本,指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所耗费的行政管理费用和其他各项支出;第二,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完成纳税义务所产生的费用;第三,机会成本,主要是由于税务机关疏于对一部分纳税人的管理或纳税人认为偷税漏税而导致税收收入的损失。税收征管成果虽然集中体现为税收收入,但同时还包括其他职能,如: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等作用的实现。 (二)税收征管效率衡量指标 税收征管效率的衡量可以用价值指标来衡量,而衡量指标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评价征税机构效率指标,可以通过税收征收率来反映。税收征税率是税务征收机关在一定时期税款征收额与应征税额之比,它主要反映了税收征管机关对同期应征税款的完成程度;另一类是属于评价征管制度效率的指标,主要是通过漏税率来反映,而漏税率是指由于税收征管机构疏于对纳税人管理或者是纳税人人为偷税漏税而造成的税收损失。 税收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