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提琴曲《丰收渔歌》的创作与演奏作者:李欣雨来源:《青年时代》2019 年第 08 期摘要:本文选取了著名小提琴作曲家李自力创作的《丰收渔歌》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关于《丰收渔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其次从民族元素的运用、音乐要素、作曲技法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于让演奏者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作品;最后从演奏技法方面对乐曲的演奏进行分析,引入具体的演奏技法,诠释对音乐的情感理解,更加有利于演奏者对该作品的诠释。关键词:丰收渔歌;作品分析;演奏分析小提琴独奏曲《丰收渔歌》集中了李自立成熟的创作特征,体现出了作曲家对南海渔民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敬佩之情,也体现出了作曲家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因这首作品集中了作曲家典型的创作形式、独特的音乐表达及其动人的旋律,因而成为小提琴中国作品类的著名曲目,堪称经典之作。此作品对当代小提琴演奏技巧及方法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丰收渔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1972 年正处于文革时期,作者李自立到广东的汕头地区汕尾镇体验生活,他在体验生活期间,经常和渔区的贫下中农们一起出海捕鱼,在恶劣的环境中作业。渔民们吃苦耐劳、积极面对困难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作曲家,于是在 1973 年他便创作出了《丰收渔歌》这首家喻户晓的小提琴独奏曲。作者在创作这首小提琴独奏曲时吸取了汕尾渔歌的核心素材和节奏型,结合南海波澜壮阔的美景,淋漓尽致的绘制了一幅渔民出海捕鱼并获得好收成的欢乐景象。这首乐曲之所以成功的妙处在于,作者将生活中体验和发现的“景物美”提炼出来,通过引子对南海景象的描绘再转化成音乐主题的表达,达到了音乐与画面的二合一。二、《丰收渔歌》的作品分析(一)民族元素的运用李自立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在乐曲中保留了大量的民族元素和“汕尾渔歌”的音乐元素。从乐曲的结构和旋律等方面都有所体现。1.在结构上的运用乐曲的引子部分由四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一、二个乐句以对歌的形式为创作源泉,两个乐句之间形成相互呼应相互对称的关系,这样的写作手法是“汕尾渔歌”特有的乐句结构特征。而类似引子部分这样四句成一段的乐句结构关系在乐曲中大量地出现,并且都遵循了乐句之间相互对称呼应的规律,保持了渔歌原本的结构特征,让人们听起来倍感亲切。2.在旋律上的运用在音乐表现上,传统的渔歌一般较为平淡、低沉,感情基调也多是缠绵伤情的,而《丰收渔歌》则打破了传统渔歌的沉闷,充满了热情奔放的气息。将具有歌唱性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