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等于 100 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依据估量的长度合理选取长度单位。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重点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认识线段。2.建立长度观念,会选取合适的长度单位,会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指导】1.注意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拃”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1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 1 厘米、1 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4.注意让学生先估量物体的长度,再来选取合适的单位。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比较量较长物体长度和较短物体长度时所用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选取正确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并能够根据测量对象正确选择长度单位。【课时安排】建议共分 5 课时:第 1 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 课时第 2 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1 课时第 3 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1 课时第 4 课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 课时第 5 课时练习课……………………………………1 课时【知识结构】2第 1 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及第 8 页练习一的第 1、2 题。【教学目标】1.通过量一量,认识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