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艺术概论课的感想VIP免费

艺术概论课的感想_第1页
1/4
艺术概论课的感想_第2页
2/4
《艺术概论》课的感想简牍学概论课的感想摘要: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是20世纪我国最重大的一项考古发现,自20世纪初至今,我国古代简牍资料不断出土,简牍学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内的重要学科增长点,被誉为新世纪的“显学”之一。关键词:简牍,简牍学研究,简牍学的发展用竹木简牍作文字载体,是我国先民的一大发明。然而,中国简牍之源起于何时,尚待探究。首先,文字的出现,当为人类文明之标志。人类文字源于刻契,大体无疑。史学与档案同源,有了档案,就有了历史。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料,各国各地区文字载体各不相同。古埃及有纸草之便利,两河流域泥版文书闻名于世,印度则有以贝叶写经之传统,而我国先民利用竹木为载体,可谓明智:竹木随处可见,虽不如纸草得天独厚,然较泥版、贝叶则有轻、易之便。目前所见年代最晚的简牍是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出自黑城遗址的一块木牌,与居延、敦煌所见通行符类似。直至今日,百姓祭祀祖先之牌位仍用木,仍属“主敬”。初涉简牍,学生往往不知所云,以为这是一门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枯燥学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作了较长时期的思考。人们通常以为简牍学可能深奥莫测。其实简牍犹如今日之纸张,是古人通用的书写材料。魏晋以前的历史,基本上是写在简牍上的。广义上说,研究简牍就是研究魏晋以前的中国古代史。抓住这一点,简牍学课程就容易讲得生动有趣,因为学生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极为关注,将出土简牍与古代史有机结合,既易增加阐述古代史的筹码进而普及简牍知识,又往往能使古代史实落到实处,一举两得,相得益彰。通常认为,简牍学晦涩难懂、深奥莫测,一般人对此望而却步,广大学生更是如此,其实,正如作者所言,简牍犹如今日之纸张,是古人通用的书写材料,因此,作者在编写本书时,有意设置一些较为新颖合理的章节题目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第1页共4页和兴趣,比如“简牍所见政治风云”、“简牍所见诉讼世界”等等。今日中国出土简牍数量日增,社会和政府必将对简牍学给予重视和支持,简牍对再现古代史实乃至为今日建设之借鉴均有裨益,在不远的将来,高校设置简牍学课程乃至科研机构的加开均有可能,就业机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的拓展同步进行的。或许有一天,不了解简牍的学生无法从历史系毕业,就业也将面临难题。一个世纪以来,简牍出土数量日增,简牍学也逐渐引起重视。高校开设简牍学课程势在必行,但因专业设置须与社会需求接轨,而目前社会对简牍学专业人员需求量小,影响了学生钻研简牍学的兴趣。相信随着社会与政府观念的调整,我国简牍学教学与研究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林剑鸣先生的《简牍概述》,介绍了简牍的出土历史和简牍中出现的各种文体,并对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简文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逐字逐句的分析解释,有助于初学者对简牍的了解,然而,此书内容过于简略,没有对秦汉简牍的史料价值作出必要的阐述,也未介绍秦汉简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致减弱了它对初学者的启发作用;高敏先生的《简牍研究入门》,重点讲述了秦简和汉简的史料价值以及秦简、汉简研究的状况与展望;郑有国先生的《中国简牍学综论》介绍了中国境内出土的简牍以及研究状况,创新之处在于介绍了一些简牍研究的方法,比如残简断代法、集成文书研究法、复原法等等;张显成先生的《简帛文献学通论》,收集了2002年之前刊布的有关简帛研究的材料和文章,全面分析了简帛制度及其类别,详细阐述了简帛材料对各学科研究的重大价值,并对一个世纪以来的简牍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展望,是一本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具有较强可读性和实用性的主要面向研究生的大作。然而,这些著作要么距今时间较长,对新发现的简牍以及新的研究成果未吸收进去,要么难度较高,不适合为本科生推广。简牍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四大发现之一,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一个世纪以来,简牍出土数量日增,简牍学也日渐引起重视,高校开设简牍学课程也势在必行,甘肃是简牍的故乡,简牍学研究方兴未艾,《简牍学教程》的出版,对高校开设“简第2页共4页牍学”课程,深化通史教育,充分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艺术概论课的感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