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1 页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 密……… .………… 封…………………线…………………内…… ..……………… 不…………………… . 准…………………答… . …………题…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年全国硕士讨论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能力检测试卷 C 卷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 分钟,本卷满分为 300 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认真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 分)1、结合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C.负向显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2、在正偏态分布中,下列各数值最大的是( )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Q13、.某班老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老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B.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C.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D.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5、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A.评价目的不同B.评价方法不同C.评价内容不同D.评价主体不同6、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地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沟通经验,续写故事或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A.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B.设身处地,从参加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C.设身处地,从参加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D.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7、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展,在一些农村小学就读的适龄学童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学校难以维持的状况。导致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人口结构B.人口波动C.人口流动D.人口质量8、根据阿特金森的讨论,在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