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复习思考题。信息技术教育: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计算机文化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应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是一个集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为一体的综合科学。1.信息科学、信息学、信息技术之间各有什么差别和联系?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心问题是阐明信息本质,以及探讨信息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基本规律。信息学:用计算机来处理或传送信息的科学,内容包括信息及信息处理的研究,特别是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处理信息。信息技术:是指信息学技术与其他有关技术的组合。2.试述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对象,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系统,包括的内容主要有:理解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明确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法概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材、教法分析与研究。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其他工作。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中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3.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服务,为21 世纪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基础,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体系。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设备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