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可佳油菜病害1油菜菌核病一、症状•从苗期——成熟期都可发生,以开花期后发病最盛;•叶、茎、荚都可被害,以茎部受害的损失最大。•苗期:茎基部和叶柄产生红褐色斑点,后变白色、湿腐,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可引起幼苗死亡。何可佳油菜病害2一、症状成株期•花瓣——在盛花期,病菌先侵染花瓣,形成水渍状斑,易脱落。•叶——脱落的花瓣掉在油菜植株的老叶上叶片上,在与相对应的地方,产生近圆形、水渍状的青褐色病斑,天气多雨时,病斑穿孔,最后全叶腐烂,并产生白色绒毛状物和菌核。何可佳油菜病害3一、症状•茎杆——初呈淡褐色的长椭圆形病斑,后变灰白色,很快可使茎杆成段变白色,组织腐烂中空,甚至碎裂散出丝状纤维,病部内外长有白色绒毛状物,并最后形成黑色鼠粪状物(菌核),病部以上枝条变黄枯死。•角果——症状类似,籽粒腐烂瘦瘪。何可佳油菜病害4一、症状何可佳油菜病害5二、病原•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引起•(Sclerotiniasclerotiorum)何可佳油菜病害6二、病原•生物学特性菌核形成T:10-2530℃℃/———▲———/5℃菌核形成T:10-2530℃℃/———▲———/5℃土壤RH约70-80%。菌核耐干热(7010`℃存活率76%)和低温(覆雪下可存活4个月),但不耐湿热(5010`℃或601`℃,菌核全部死亡)。何可佳油菜病害7二、病原•自然条件下,水田中菌核在夏季易被土壤微生物寄生,一个月腐烂死亡;旱土土温达28-34℃、含水量在20%以上时,一个月后菌核大部分死亡。•子囊盘形成以8-16℃适宜,需散射光照射,子囊盘不耐低温,在0-3℃失去放射孢子的能力,在5℃以上放射孢子的时间长达8-15天。何可佳油菜病害8二、病原•子囊孢子发芽T:5-2035℃℃/———▲———/-1℃子囊孢子侵入T15-2535℃℃/———▲———/-1℃子囊孢子耐干燥,干燥条件下2个月内仍可萌发。寄主范围:广泛,可寄生油菜、甘蓝、大白菜、向日葵等100多种作物。何可佳油菜病害9三、侵染循环油菜菌核病侵染循环以菌核遗落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越冬3月/中下产生子囊孢子花瓣脱落叶片茎杆、枝条角果弹射何可佳油菜病害10三、侵染循环•子囊孢子落在油菜植株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产生芽管,并形成附着孢,产生侵入丝,能穿透健康油菜的腊质层,但不能穿透细胞壁,因此幼嫩部位不发病。•但在油菜的花瓣将谢落或油菜的叶片衰老时,其表皮细胞间隙由于失去膨压,病菌的芽管可直接穿过并侵入细胞。此时菌丝体可产生果胶酶分解中胶层,使细胞组织分解,从而使花瓣和老叶的病并腐烂。何可佳油菜病害11四、发生流行条件1、气象条件•在所有的气象条件如温、湿度、降雨量、日照中,以降雨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在冬油菜区,如旬雨量大于50mm则病重,小于30mm时则病轻,低于10mm时病害很难发生。•同期月平均RH>85%病重60-75%时病轻,<60%病害很难发生。何可佳油菜病害12四、发生流行条件根据子囊盘和油菜开花期的相互关系,可以预测田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油菜在子囊盘盛发期内进入开花期,多在盛花期发病;•油菜在子囊盘盛发期以后终止期以前进入开花期的,其发病期则在盛花期以后终花期以前;•在子囊盘终止期以后进入开花期的一般不发病。何可佳油菜病害13四、发生流行条件2、菌核的数量•土壤中有效菌核数量越多,病害越重,而菌核数量的多少又决定于土壤、肥料和种子带菌的数量。•连作旱地发病率比轮作高1.6倍,旱地油菜发病率比水旱轮作地高1.3倍.•连作时间越长,病害越重,轮作要注意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何可佳油菜病害14四、发生流行条件3、品种抗病性•目前还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但油菜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不同:即苗期较抗病,盛花到结荚期最易感病。•开花早,花期长,病重;相反,如开花迟,花期集中,则病害较轻。所以长江流域在冬春温暖、春季多雨,油菜提早开花的年份病重;•早播>迟播芥菜型/甘蓝型>白菜型晚熟品种<早熟品种何可佳油菜病害15四、发生流行条件湖南省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时期:•白菜型油菜始病期多在3月上旬,盛发期为3月下旬到4月上旬;•甘蓝型油菜则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发病,到4月下旬盛发。何可佳油菜病害16五、防治•以减少菌源为主,结合加强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