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提纲一、质的研究的定义和特点二、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定性研究的区别三、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四、质的研究重要环节的实施强调:研究方法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在“做中学”头脑风暴什么是“质的研究”?YXD:硕士论文开题,质性研究的题目不少,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就是访谈法,研究的过程就是通过访谈的几个案例的展示,然后进行总结。质的研究是与量的研究相对的一类研究,他所包含的研究方法不仅仅是访谈,因此我认为,在对质的研究方法的认识过于狭隘或者说是走入了误区,把访谈等同于质的研究。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什么是质的研究?奇文共欣赏CY:感觉真的很不错,质的研究的思想精髓即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整个研究过程体现出的人文与尊重等等,这些都是我所喜欢的。因为我自认为是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人,崇尚人性化精神,喜欢与人平等、尊重地交流,这种研究方法正如书中所言的那样将做人与做学问完美结合,做学问的过程也同时是研究者自我反省的过程,这样的方式让我感到兴奋!研究者的觉醒GBX:该研究中所出现的情景是很多过来人都体会过或意识到的,也就是经历过高中教育的学生对文中提到的课堂情景、教师对成绩有别的两个班级的态度等似乎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太多的创新。自然情景WJJ:由于我之前没有仔细阅读过有关用质的研究方法做的论文研究,初次阅读了这篇论文之后,有个非常冲击就是,这篇论文在一开始的时候用了一段十分平易的语言跟读者介绍了自己做这样一篇论文的原委,与我之前阅读到的其他的论文有着十分鲜明的差别。作者对于自己做该研究的始终的翔实的介绍为我们这些尚没有什么做研究经验的人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为我们日后自己做论文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尤其是为我们选择研究主题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例指导。对研究过程的反思MXH: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很明显笔者较好的做到质的研究工作的前一半工作,而没能够更完整的“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通篇看下来这更像一篇研究随笔,并且在陈述中运用了太多的描述及自己主观的想法。质的研究与理论建构YL:作为质的研究是否做到了客观公正?教师是因人而异的,能否通过对一个教师的研究就从中总结出了研究型教师的条件呢?质的研究的质量WY:这是自己首次阅读到的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写就的论文,这是全新的体验,是一种混杂着兴奋与怀疑的复杂感觉,兴奋之处在于“研究原来可以这样进行,论文原来可以这样写作”,而怀疑之处在于“研究真的可以如此进行吗”。质的研究何以可能LSJ:作者的研究主要是通过L的行动研究过程来对L的成长(做研究。可以这么说)来加以展示的,而文章对L通过她自己的行动研究的成长的挖掘不够深。有些是需要深挖的,仅仅呈现行动研究的过程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怎样从这个过程中学习,怎样的成长!WW:对于教师是如何成为研究者的,该研究者从教师内部与教师外部两个维度,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条件,但就其成为研究者的过程分析不够充分。FX:论文的特点在于对教师的行动研究进行研究,完全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作者的目标,即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和必备条件,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对个案的分析),基本上已经达到。质的研究问题知識冰山方法论认识论本体论操作技术程序、策略研究法名称研究程序方法论知识论实质社会观点访谈法、观察法、焦点团体讨论、文献法ˇˇ民族志、扎根理论、历史研究、叙事分析、行动研究、多元方法ˇˇˇ現象学的社会学、诠释学ˇˇ符号互动论、俗民方法学ˇˇ批判理论ˇˇˇ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ˇˇˇ各种质性研究方法及其主要讨论层面一、质的研究的定义和特点“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学校生活?”一个初步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