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在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的作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疫苗的适用人群接种人群:-以健康人为适用人群-儿童疫苗的分类•使用目的,主要分为预防性疫苗,是目前主要的疫苗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又可分为活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乙脑、OPV等灭活疫苗:狂犬、流感、IPV等重组疫苗:乙肝、HPV等亚单位和组份疫苗:流感亚单位疫苗,多糖类疫苗的两个要素•安全性适用人群为健康人群,因此,安全性为首要考虑的要素本报告中安全性只涉及质量控制保证疫苗的安全性,不涉及疫苗内在原因产生的副反应问题。•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应用该疫苗后,使个体达到预防感染该病原的能力由于疫苗主要由病原体或大分子物质(蛋白、多糖等)组成,存在较多的可变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助于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保证疫苗质量的连续性。疫苗的质量控制涉及疫苗生产的全过程,遵守GMP原则,符合药典中通则和个论的要求。第一部分:疫苗质量控制中的安全性考虑要点第二部分:疫苗质量控制中的有效性考虑要点内容一,起始原材料,须符合药典中要求,重点考虑:1.生产用菌毒种:例:减毒活疫苗,毒种的安全性考虑要点包括:神经毒力(猴体试验或其它敏感动物)毒种传代稳定性(突变、返祖),结合有效性制订毒种代次2.生产用基质原代细胞:重点为外源因子、逆转录酶等因素生产活疫苗时,应来自SPF级动物传代细胞:制订细胞库,对外源因子、致瘤性检定(限定代次)人二倍体细胞:鉴别、核型检查等鸡胚:制备毒种或活疫苗时应为SPF级鸡胚第一部分:疫苗质量控制中的安全性考虑起始原材料质量控制3.动物原性材料牛血清、胰酶等,进行必要的外源因子检测,不允许从疯牛病疫区进口此类原材料4.其它材料4.1化学试剂(灭活、裂解、纯化、稳定剂等)应使用药用级例:某企业的稳定剂成份导致异常毒性不过关4.2生产用水4.3抗生素,严禁使用青霉素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将来要求在细胞维持液中不得添加抗生素国产疫苗中庆大霉素检测结果疫苗名称批号结果(ug/ml)麻疹200805130146麻疹200805060142麻腮200805030170MMR200805050180风疹200805130248麻风200805100246麻疹20080512-10.037麻疹20080609-90.021流感-0.0001国产疫苗中卡那霉素检测结果疫苗名称批号结果(ug/ml)水痘200807010281水痘200807020282水痘2008080944.4水痘2008090993.6MMR20080702011.6MMR20080709015.5二、生产过程中控制,必须符合GMP原则1.生产条件严格控制,例如:1.1活疫苗培养温度:OPV疫苗中温度升高时,病毒容易返祖,导致猴体神经毒力试验不过关。1.2灭活温度及时间:对灭活疫苗至关重要,尤其是采用野毒株生产疫苗时。1955年发生在美国的“卡特门”事件,未充分灭活的脊灰疫苗导致60名儿童和89名接触者发生脊髓灰质炎。1.3病毒裂解剂浓度、温度及时间:流感裂解不充分,在小年龄儿童中导致副反应增加1.4纯化设备及条件:防止纯化能力下降后增加疫苗的副反应三、生产材料产生的残留物质检测1.传代细胞的外源DNA残留量考虑DNA残留量考虑残留DNA片段大小2.传代细胞的宿主蛋白残留量安全性考虑制品纯度考虑正在建立Vero细胞残留蛋白含量检测方法3.原代细胞宿主成份如:鸡胚卵清蛋白4.内毒素来源:生产材料中含有,容器具引入总的来讲,制品纯度越高,上述残留成份越少,疫苗的安全性越高企业标准结果(Ave±2SD)总蛋白(ug/ml)卵清蛋白(ng/ml)企业的结果检定所结果总蛋白卵清蛋白总蛋白卵清蛋白1≤400≤2000244.2±26.62.5±0.8175.8±2.828.3±61.82≤500≤750361.3±36.1551.0±102.3320.7±11.7583.3±115.73≤440≤1000193.0±26.9200.0±0.0212.0±43.5241.0±21.14≤300≤500238.6±16.3337.7±65.9162.2±7.1452.3±39.85≤300≤250248.5±15.1<125199.5±18.6130.9±57.56≤420≤1000281.5±31.0364.1±215.5258.9±29.8313.2±145.97≤540≤800345.8±34.522.6±32.5263.0±11.984.7±57.98≤500≤1000315.6±40.4507.6±119.6/401.8±77.69≤500≤1000374.6±57.4469.2±173.5282.3432.0±86.810≤240≤1000220.0322.0-370.012≤600≤400192.2±12.116.9±6.9192.4±29.787.5±60.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