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 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焦耳定律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高中阶段将从电场力做功及能量转化和守恒等角度来研究焦耳定律,这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节课所涉及的能量观点,是研究电学问题和其他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另外,这一节的内容在实际中有广泛而重要的运用,不但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而且是学习电工的基础。所以,本节课不但是物理知识的传授课,更是物理方法和思想的渗透课。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联系实际,以便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问题中的原理。 教学目标 1 .理解电功的概念,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理解电功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 .知道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4 .通过推导电功的计算公式和焦耳定律,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5 .通过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进一步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电功和电热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这个教学重点,具体实施教学时,会出现这样几个教学难点:电流做功的表达式的推导,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区别。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学过焦耳定律,但是实验总结出来的经验,即实验归纳。那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依靠直观感受。但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都较强,因此可通过逻辑推理来获取新的知识。此外,实验归纳与逻辑演绎都是物理学的两个重要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问题解决式,让学生回顾重力做功知识引出电场力做功,并联系前面电场力的知识,推导电场力(电流)做功的表达式。 2 .通过与初中焦耳定律知识比较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3 .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常发动机(电动机)的能量转化关系让学生明确纯电阻与非纯电阻,明白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情况。 4 .密切联系生活,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在能量转化时的区别。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电风扇、万用表、学生电源、导线。 知识准备 重力做功知识、电场力对运动电荷做功的求法、欧姆定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事件1] 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 问题导入: 问题1:电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能量使世界变得多姿多彩。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