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相机的发展历史 2010-10-14 20:57:3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相机的基本知识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相机的原理是小孔成像。 而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就有了资料。《墨经》中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逛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 至 1095 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然而,世界上第一台 135 照相机是在1913 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的。 世界上第一台 135 照相机 1839 年至 1924 年,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纽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1925 年至 1938 年,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1939 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 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 C35A 型135 照相机. 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 型135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各个数码相机品牌陆续在市场上占据主要的地位。 1981 年索尼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静物照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照相机。这是当今数码照相机的雏形。 1988 年富士与东芝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共同开发的,使用闪存卡的Pujixs(富士克斯)数字静物相机“DS-1P”,在这前后,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