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想北平》教学简案及思路解说 朱昌元 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立足文本,与作者和编者展开对话,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北平真挚、深刻的思念之情。 2.赏析本文比较和比喻手法的运用艺术,体会自然、质朴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体会作者独特而强烈的主观情感及其表现方式,提升他们对作品情感和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感受“北平” (1)导入 提到北平,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天坛等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园林成了北京的象征,成了体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的符号。老舍生于斯,长于斯,对北平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笔下的《想北平》有没有写这些著名景物?他的笔触着重伸向哪些地方? (2)感受北平景物 通读全文,可以发现直接描写北平景物的是哪几段? 明确:4—7 段。1—3 段以及最后的第 8 段主要在直接抒发对北平的“思念”之情。 4—7 段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明确:第四段写北平城的特点是“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人们容易捉摸,容易获得安适、快乐的感觉。“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种身心俱释的感觉只有在非常熟稔、亲切的环境中才能获得,只有孩子在母亲温暖、宽厚的怀抱中才能获得。 第五段突出北平布局和建筑的特点,“在人为之中显 出自 然 ”,疏 朗 ,空 阔 ,“可以使 人自 由 地喘 气 ”,既有人工 的创 造 ,更 有天然的趣 味 ,两 者 融 为一体,很 好 地体现了古 人一直崇 奉 的“天人合 一”的精 髓 。 第六 、七 段更 将 笔 触 伸 向北平的街 巷 、城郊 甚 至 农 村 ,突出“花多 菜 多 果 子多 ”。这些花 、菜 、果 子多 姿 多 彩 ,生趣 盎 然 。北平虽 是大 都 市 ,却 紧 连 着园 林 、菜 圃 和农 村 ,因 而身居 闹 市 却 能尽 享 大 自 然慷 慨 的奉 献 。仅 拿 草 花 来 说 ,“墙上的牵 牛 ,墙根 的靠 山 竹 与 草 茉 莉 ,省 钱 省 事 而且 会 招 来 翩 翩 的蝴 蝶 ”,充 满 生趣 、情趣 ,几欲 使 人忘 却身居 皇 城。这里的物象 和生活 已 经 在作 者 的充 满 感情的想 象 中被 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