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污染控制化学:主要研究控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性化学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谓之环境效益。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分: 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 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 环境本底: 也称环境背景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浓度)。 环境容量:特定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这里的特定环境功能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 生物半衰期(BHL):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代谢作用下,污染物削减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即生物半衰期 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全过程控制模式:主要是通过改变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路线,使不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和副产品,实现废物或排放物的内部循环,达到污染最小量化并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也就是当前政府和学术界所提倡的“循环经济”模式。 热岛效应:因燃料的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称为热岛效应。 各圈层环境化学:研究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形成、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 污染控制化学:主要有研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性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