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家》影评观后感电影《艺术家》影评观后感电影《艺术家》对外宣称是一部黑白默片,但是看过这部影片之后笔者认为电影本身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默片,导演更多的是借助默片这一电影形式和概念进行故事的表达,即“默片”的工具意义重于形式意义。首先,在默片时代“默片”就是电影呈现的唯一形式,当时的技术手段无法实现声画的同步,在之后的时间里,随着技术的进步默片逐渐被抛弃,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不管是在默片时代还是之后,无声电影里都不会出现与影片场景设置或者人物动作同步的声音,这一点在《艺术家》里产生了颠覆。在这部影片中除了音乐之外涉及两处声音的运用,一处出现在影片第 31 分钟男主角的梦中,一处出现在影片的结尾处在男主角的梦里出现了来自周遭环境的声音,影片结尾处剧中人物甚至可以开口说话,这些都是在真正意义默片中不可能出现的这两处声音的运用使《艺术家》有别于默片时代因为技术问题所拍摄的影片,所以《艺术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无声电影,这种默片形式并不纯粹。其次,导演通过影片中两处声音的运用让“默片”工具化。第一处,在男主角的梦里身边的一切都是有声音的,有椅子倒地的声音、有狗叫的声音、有电话铃声、有舞女的笑声,唯独男主角是不会说话不会发声的。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是这个梦对于观影者来说其实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因为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导演就刻意营造出一种默片的氛围,他在影片中设置播放默片的场景以及影片所采用的默片形式都在向观影者传达一种信息:默片是什么样子的,《艺术家》就是这样一部默片。但是,男主角梦中出现的声音却将导演之前刻意营造的默片氛围打破,瞬间让影片变得滑稽可笑却又扣人心弦,让人不禁担心之后的剧情会向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这是导演采用默片形式的直接结果,这种结果让我们明白并非导演无法实现声画的同步,只是导演不想实现罢了,导演是要借助于默片的形式增强影片的表现力,达到他想要的某种电影效果。影片的最后,导演彻底放弃默片的电影形式,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有声音,男主角也可以说话,这更是对影片之前部分的颠覆,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艺术家》中“默片”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电影形式,导演要借助默片这种形式来表达些什么。既然“默片”成为了导演的一种表达工具,那么在《艺术家》中,导演通过这个工具都表达了些什么呢?首先,是向默片以及默片时代致敬。《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斩获五项奥斯卡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