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适应时代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村教育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校园文化也愈发显出它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如何发展,如何建设既体现新时期教育要求又适合农村特点的校园文化?这样一个新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笔者在农村学校任教二十余载,深知校园文化的沉淀积累与弘扬创新有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但相比城镇学校,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起步晚,而且大多没有独立性、连续性的校园文化积淀,这必然引起我们对农村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误区(一)重外轻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多学校往往比较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比如有的学校只注重搞学校硬件建设、布置校园绿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或者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片面强调开展文体等活动,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时,只对单一的物质文化建设乐此不疲。重外轻内,其原因很简单,因为物质文化是“外衣”,而多数人又习惯于“以貌取人”。(二)机械借鉴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特色体现,是历史传承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蔡元培先生的这句话形象的道出1了校园文化的特色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校没有系统的学习和调研,直接从网上生搬硬套,形成的校训、校徽等千篇一律,毫无生机,缺乏个性。有的学校标语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画像、警句格言过多过杂,而属于师生原创的内容却极少,这直接就导致师生对其漠不关心,等同虚设;有的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很多,但具体的落实措施不得力。这样的校园文化既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又不能促进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三)形式单一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从而忽视了德育活动的开展。即使开展了少量的活动,因为缺乏专业的老师,导致很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有的学校文化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却让人感觉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开展的,而且组织不够科学严谨,花架子多,说教型的偏多,没有体现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实践性原则,活动内涵欠丰富。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表现形态也是丰富复杂的。校园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