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14.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理由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与手工业经济1.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粟、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A.原始社会B.夏朝C.西周D.春秋解析: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西周时期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解析:CA项中的“富裕安逸”与题干“丑妻薄地破棉袄”不合,B、D两项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选C。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精品文档★3.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A③说法过于绝对。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4.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铠,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宋代福建①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②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③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④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伙,稼则刈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表明了A.垄作法得以推广B.套作制的普及C.一年二熟制出现D.一年三熟制产生解析:C从“稼则刈麦种禾,一岁两熟”判断,应选C项。材料中没有具体提及“垄”与“沟”,故排除A项;材料中麦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7★精品文档★和禾收获与种植一先一后,所以,套作制的叙述不正确,故排除B项;材料中提及“一岁两熟”,故排除D项。6.下列关于下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解析:B图为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促进了我国耕犁的完善。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是在汉代。7.能反映唐朝发达农业生产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③D.②③④解析:B本题考查读图能力。①是纺织技术,②是水车,③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法,④是曲辕犁,根据它们的出现年代可知应选B项。8.我国制瓷技术发展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解析:B①出现于南北朝,②出现于东汉,③出现于元代,④是在明朝。9.右图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精品——四羊方尊。这件青铜器铸造于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7★精品文档★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解析:B青铜器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商朝青铜器冶铸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如四羊方尊,它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10.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给了丰富的信息:“青铜”、“铁质”、“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据教材基础知识和“最早可能”,排除A、B两项,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农具,而铁更有可能用于兵器。11.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D.生产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解析:A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其出现在明朝中后期,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7★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