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原生环境:自然环境中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地域。 (在原生环境中按自然界原有的过程进行物质转化、物种演化、能量和信息的传递。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原生环境日趋缩小。) 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导致原生自然环境改变后形成的环境。 (次生环境是原生环境演变而成的一种人工生态环境。其发展和演变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3、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က 原生环境问题 က 次生环境问题 က 社会环境问题 我国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က 大气普遍受到污染;က 城市附近的水体普遍受到污染;က 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普遍;က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由于滥伐森林、毁坏草原、盲目垦植而使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气候变异等农业生态和自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也是相当严重的。) 我国水生态环境的现状: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叠加性环境污染的阶段 4、环境污染物(pollutant):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是环境监测研究的对象。 5、污染的来源:(1)生产性污染:三废(2)生活性污染(3)其他污染 6、污染源的形式:大多数污染物是以散逸至大气、排泄至水体或在土壤表面堆积和填埋的方式进人环境的。 污染源的形式归纳有:(1)点污染源(2)线污染源(3)面污染源 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等 7、污染物的类别 按污染类型 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按污染物的形态 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 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 主要考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四个方面等产生的污染物。 8、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1)元素 (2)无机物 (3)有机烃化合物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 (5)含氧有机化合物 (6)有机氮化合物 (7)有机卤化物 (8)有机硫化合物 (9)有机磷化合物 9、污染物的性质 က 主要内涵:污染物的自然性、毒性、时空分布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 က 研究意义:在研究环境容量和制订各种污染物质的排放标准时,首先要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物的性质,这对于确定目标监测污染物,合理进行采样点的布设,准确评价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10、优先控制污染物 ① 潜在危险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