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表从“五帝”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2. “五帝”以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 841 年)以前,参考 2000 年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作了调整。 3. 较小的王朝如“十六国”、“十国”、“西夏”等不列表。 4. 各个时代或王朝,详列帝王名号(“帝号”或“庙号”,以习惯上常用者为据),年号,元年的干支和公元纪年,以资对照。(年号后用括号附列使用年数,年中改元时在干支后用数字注出改元的月份。) 干支次序表 1. 甲子 2. 乙丑 3.丙寅 4. 丁卯 5.戊辰 6. 己巳 7. 庚午 8. 辛未 9. 壬申 10. 癸酉 11. 甲戌 12. 乙亥 13. 丙子 14. 丁丑 15. 戊寅 16. 己卯 17. 庚辰 18. 辛巳 19. 壬午 20. 癸未 21. 甲申 22. 乙酉 23. 丙戌 24. 丁亥 25.戊子 26. 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 壬辰 30.癸巳 31. 甲午 32. 乙未 33.丙申 34. 丁酉 35. 戊戌 36. 己亥 37. 庚子 38. 辛丑 39. 壬寅 40. 癸卯 41. 甲辰 42. 乙巳 43. 丙午 44. 丁未 45. 戊申 46. 己酉 47.庚戌 48. 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 甲寅 52. 乙卯 53.丙辰 54. 丁巳 55.戊午 56. 己未 57.庚申 58. 辛酉 59. 壬戌 60. 癸亥 五帝(约前 30 世纪初-约前 21 世纪初) 黄帝 颛顼 [zhuan xu] 帝喾[ku] 尧[yao] 舜[shun] 夏(约前 2070-前 1600) 禹[yu]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jiong] 廑[jin] 孔甲 皋[gao] 发 癸[gui] (桀[jie]) 商(前1600-前1046) 商前期(前1600-前1300)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dan]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迁殷前) 商后期(前1300-前1046) 盘庚(迁殷后)* 小辛 小乙 (50) 前1300 武丁 祖庚 祖甲 (59) 前1250 廪辛 康丁 (44) 前1191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纣) (35) (11) (26) (30) 甲寅 己丑 庚子 丙寅 前1147 前1112 前1101 前1075 *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 周(前1046-前256) 西周(前1046 前771) 武王(姬[ji] 发) (4) 乙未 前1046 孝王(~辟方) (6) 庚午 前891 成王(~诵) (22) 己亥 前1042 夷王(~燮 [xie]) (8) 丙子 前885 康王(~钊 [zhao]) (25) 辛酉 前1020 厉王(~胡) (37)共和 当年改元 甲申 前877 昭王(~瑕 [xia]) (19) 丙戌 前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