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园区建设会议上的讲话发挥优势高定位近年来,我县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在重新审视县情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提出了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就是发挥兰州南大门的区位优势,主动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尽力融入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圈,把临洮建成兰州的“卫星城”、“后花园”。经过努力实践,全县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临洮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兰成渝输油管道、兰临高速公路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兰渝铁路、甘肃南部电力枢纽中心等项目论证立项,临洮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开放开发的氛围愈来愈浓,成为西部新一轮发展的“亮点”地区。但由于全县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相对滞后,已成为加快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为此,县委、县政府经过科学论证,决定充分利用滨临在建的兰临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条件,对位于县城西郊的三块滩涂地(简称“三滩”)作为县城XX县区,以发展非公有制工业经济为重点,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园区建成全县城镇建设的典范,成为带动全县生产力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发动机。超前规划高起点园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完全是一片未开发的洮河滩涂地,如何变废为宝,实现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规划是关键之中的关键。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开发建设的原则,聘请专家进行充分研究论证,严格审查把关,充分体现园区规划的超前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了两个“着眼”。一是着眼于扩张城市规模,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积极探索实践,我们总结提出了既切合临洮实际,又符合城镇化发展方向的城市发展理念,就是“以撤县设市为总目标,以建设兰州的‘卫星城’、‘后花园’为发展方向,以‘一城十镇’为总体布局,以‘碧水蓝天,绿地鲜花,淡墙红瓦’为总体形象,以构建‘水在城中,城在林中,街在绿中,院在花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环境坐标,既突出古城文化特色,又体现现代第1页共6页文明气息”。按照这一发展理念,县委、县政府对城市发展的思路进行了重新定位,把开发建设经济园区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龙头,按照临洮今后20年乃至50年的发展前景,对河道治理、洮河水资源利用、滩涂地开发、现代企业发展、区内综合服务功能都超前规划,前期建设在“三通一平”一步到位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同时,规划新建临康洮河大桥,联接县城北关商贸街、XX县区外环路、沿岸滨河路,使XX县区和旧城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辐射、带动发展,从而形成统一完善的城市系统,迅速扩张城市总量,加快城市化进程。二是着眼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现代城市必须有高附加值的产业作为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临洮建筑业,已发展成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半壁江山,涌现出了一批陇上建筑劲旅,为全县实施“以建带工”战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提供了人才保障。但就我县非公有制经济自身而言,除建筑业、花卉业和洋芋淀粉加工业的产业优势已初步形成外,大部分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和规模效应,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园区建设就是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坚持放手、放活、放开,引进和兴办一批有规模、有市场、有前景的非公有制企业,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聚集区、开发区和示范区,培育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使“工业强省”战略在我们XX县区具体得到落实。同时,园区要为创业者开拓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使之成为创业者的乐园;突破纯经济的框架,让“家园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等理念进入规划建设范畴,并充分挖掘文化积淀,突出文化古城特色。正是基于以上两个“着眼”,我们对县城附近洮河河滩地分为“三滩”(二架滩、下寺滩、窑头滩)和“两岸(洮河东、西两岸)”进行统一规划,整体综合开发治理。(1)二架滩建设。规划以发展城市园林、旅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