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 1 -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1. 肽键 2. 结构域 3. 蛋白质的等电点 4. 蛋白质的沉淀5. 蛋白质的凝固 (三)问答题1. 何谓蛋白质变性?影响变性的因素有哪些?2. 蛋白质变性后,为什么水溶性会降低? 3. 举例说明一级结构决定构象。 答案 (一)1.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结合键,称为肽键。 2.构域:蛋白质在形成三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称为结构域。 3.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4.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 5.蛋白质的凝固:蛋白质经强酸、强碱作用发生变性后,仍能溶解于强酸或强碱中,若将 pH 调至等电点,则蛋白质立即结成絮状的不溶解物,此絮状物仍可溶解于强酸或强碱中。如再加热则絮状物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此凝块不再溶于强酸或强 (三)问答题 1. 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内部的非共价键断裂,天然构象被破坏,从而引起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维系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开,使其空间结构松解,但肽键并未断开。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等,一是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有机溶剂等。 2. 三级结构以上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稳定主要靠疏水键和其它副键,当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变性后,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稳定的疏水键、二硫键以及其它次级键断裂,空间结构松解,蛋白质分子变为伸展的长肽链,大量的疏水基团外露,导致蛋白质水溶性降低。 3. 牛胰核糖核酸酶溶液加入尿素和巯基乙醇后变性失活,其一级结构没有改变。当用透析法去除尿素和巯基乙醇后,牛胰核糖核酸酶自发恢复原有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此例充分说明一级结构决定构象。 碱中,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第二章 核酸结构、功能 名词解释1.核苷 2.核苷酸 3.磷酸二酯键 4.核酸一级结构 5.DNA 二级结构6.碱基互补规律 7.增色效应 8.Tm 值 9.核小体 10.反密码子环 11.核酶 12.分子杂交 问答题:1. DNA 与RNA 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有何异同?2. 细胞内有哪几类主要的RNA?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3. 已知人类细胞基因组的大小约 30 亿 bp,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