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知识教学内容提示 第一节 1-18 1.生态县,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的命名认可,是践行科学发展的品牌象征、综合实力提升的荣誉奖章和正确政绩观的绿色奖杯,是反映一个县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金字招牌。 2.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考核要求。5项基本条件,全部是对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工作上的要求,22项指标中,涉及环境保护的19条,占 86%。充分表明考核的重点导向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3.创建生态县的目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最大。 4.如何参与创建生态县?树立绿色理念,崇尚绿色消费,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园林绿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积极劝阻污染环境行为,积极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参与宣传教育活动,把创建生态县知识告诉身边的人等等,积极为生态县创建做每一件事。 5.绿色消费就是摆脱片面的物质追求与过分消费,过一种适度消费的充裕生活。 6.家庭如何参与创建生态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应自觉抵制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生活用品,提倡绿色消费;自觉节水节电,积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倡导家庭垃圾分类;自觉降低家庭生活娱乐噪声等。 7.企业应当如何参与创建生态县?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绝不偷排直排,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确保企业周边生态环境安全。 8.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是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不仅包括生态建设,还应包括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发展生态产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等多领域、多层次、多视角的建设内容。 9.生态创建不等同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创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以生态县建设为例,生态立县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是通过生态立县确立战略目标,利用生态建设成效和基础,将生态立县逐渐转向生态富县,在生态富县的基础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强县。 10.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11.生态文明其内涵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12.生态意识文明包括,从生态教育角度开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