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阅读的四个不到位古体诗鉴赏题失分原因很多,常常出现的错误是分析或答题不到位。本文将其归纳为“四个不到位”。下面我们举例说明。心境/情感的领悟不到位例1读刘攽的《新晴》,说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错答初晴之后,青苔满地绿树阴阴却四周无人,只有南风在无聊翻书,诗人勾画出寂寥冷清的意境,表达诗人内心无奈凄冷的心境。分析《新晴》写初晴之后,青苔满地绿树阴阴却四周无人的遗憾,后两句描摹“南风”的“调皮”,情感转为宽慰与喜悦。正答作者描摹青苔满地绿树阴阴却四周无人而生遗憾,又描绘南风“偷开门户又翻书”的细节,借此生活之景,表达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链接心境/情感领悟是阅读的主要目的,要实现领悟的准确到位,要注意三结合:一是结合诗中具体语境,如上面的诗歌;二是结合诗作的背景,歌诗为事而作,诗歌的情感思想源自对当时背景中自身遭遇或当时社会的态度;三是结合具体的意象,因为古诗的具体意象(如月亮、板桥、菊花、梅树、柳叶等)有其特定的情感意义。结构作用的分析不到位例2读王昌龄的《从军行》,回答:诗歌最末一句与前三句的写作手法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错答诗前三句均就叙事(乐声)抒情,最末一句则为说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分析战士“边愁”“听不尽”,诗人在结尾处轻轻宕开一笔,推出一幅“月照长城”画面。此不仅为衬情,更是引发读者想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读者也许会生发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于是,诗歌也就有了绵长的韵味。正答诗前三句均就叙事(乐声)抒情,最末一句则为说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为读者留置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是韵味绵长。链接结合全诗,首先也就要考虑要求我们理解的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然后联系全诗思考。除了表达所处位置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一般还有如下作用——⑴开头:铺垫、照应标题;⑵中间语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铺垫作用;⑶结尾:回扣标题或开头,为读者留置想象玩味空间,进一步渲染气氛,篇末点题,情感升华。具体词句的赏析不到位例3读王维的《汉江临眺》,思考: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错答“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分析“浮”与“动”是写出了乘之舟上下波动,写出了波涛汹涌,浪拍云天。但诗歌是言情表意的,景色只是情感或思想的依托,只是一种载体。如此答案,只是写出对事物的描摹意义,没要表达出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或思想。正答“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衬托/表达/暗示出作者心情的愉悦与豪迈。链接对具体语词的赏析,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⑴思考语词意义,即“什么意义”;⑵思考语词描摹对象的具体作用,即生动形象或含蓄委婉描写了什么之景;⑶思考此语词在表达什么情感或寄寓什么思想,表达什么追求或表达对什么的欣赏厌恶或什么样的情感。答题的语言表述不到位例4试分析李白《独坐敬亭山》中诗人的形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错答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的失意,或为宦海沉落,只有敬亭山上与己相伴。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答题没有按题作答指出“诗人形象”。答题时,也就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此之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诗中文句分析说解。正答全诗塑造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